08

开放办学 多元发展 ——石狮市第一中学 叶良煊

川大附中基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校走“开放办学”之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成长平台。

学习经历

有教无类,化育英才的教育思路。川大附中的校史馆记录着百余年来其始终保持着“锦水含章、德沃群芳”的声望与业绩。

学校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为基础,形成了以“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厚德博学、虚心从善”的品格。

川大附中校本课程开发是非常全面、而且精致。全面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是全员性的,不仅有学科类校本课程,还有各功能处室也开设校本课程,比如德育处、后勤处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精致则是其校本课程的管理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上都很规范、细致。这很好地落实了附中人的办学理念:“既为学生的现在负责, 又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具体如下:

规范的校本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包括年度实施方案、实施总结(含学期计划、总结);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培训资料;校本课程教研组资料(教研记录、个案、论文、学习笔记)。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校本课程规划纲要、课前准备资料(包括针对课程的准备资料和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等)、课堂授课资料(课时教案、课时PPT、视频等课堂使用的资料)、课堂记录资料(实录视频、照片、教师记录表等)、课程反思、阶段性总结。

对学生的要求。选课需要制定相应课程的活动方案(主题名称、研究人员、分工情况、实施计划等);实施过程中的原始资料:静态的:采访提纲和记录、调查问卷、学生文稿、手抄报、查阅资料、记录表、教师指导意见及建议、调查报告、实物展示、学生PPT等;动态的:如视频等可以用光盘的形式保存;各活动阶段的学生评价表(包括反思、日记等)。

心得体会

在川大附中短暂的日子里,让我们看到了附中人的朴实与热情,深刻体会到了附中人对待教育的求真求实。百年名校、名不虚传;治学严谨、印象深刻。除了上述两方面的体会,接下来再用两个关键词归纳此次研修的感悟:

(一)严谨

附中人对待学问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在附中挂职学习期间,恰逢高二地理组钟殊老师开设成都市级教学公开课。钟老师先是周一上午磨课,中午马不停蹄请组内老师评议、自己立马修改和调整教学。周一下午再次磨课并请来武侯区教研员、兄弟学校名师专家听课、评议,会后继续修改和调整。经过了解得知,前周钟老师备好课以后,已经在备课组内进行了若干次说课、修改。在如此严谨治学下,周二钟老师的公开课教学精彩纷呈。研修的第五日,又有幸参加附中初中部八年级语文、数学的未来课堂展示课,两位老师应用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炉火纯青。课后的听课评议环节,由副校长亲自主持,各级各类专家、各级名师、一线教师均积极发言。议课更是长达2个半小时,评议结束后参与人员仍意犹未尽。

(二)幸福

川大附中师生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特别是老师们阳光、热情、乐于付出的职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这里的学生。同时,附中的老师对于教育的研究非常深入。我们在附中四楼的会议室里,看见了教师课题研究成果足足摆满8大书柜,也就是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级别的研究课题材料。据了解,这只是附中进行课题研究的一部分,附中已经基本上做到了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境地。不仅如此,教师还把这种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传授给了学生,让整个学校充满更加浓烈的全员参与研究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