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狮市河长办印发《石狮市院后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对院后沟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开展河道日常保洁、集中整治河道“四乱”、排查整治工业污染源、排查完善污水管网、整治河道乱排口等方面工作,切实提升河道水质。(详见7月16日《石狮日报》五版)
经济社会越是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便日益增长,尤其是水生态,可观可感,最为迫切。因此,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便显得越来越紧迫。院后沟整治就是这样一项工作,缘于群众反映,涉及两个乡镇、多个部门的力量,并且制定了三个月的整治期限。
流经宝盖镇、蚶江镇的院后沟,全长仅2.8公里,径流很小、宽度不大,流经菜地农田,充其量只是农村常见的田间小沟。严格意义上来说,院后沟甚至未列入石狮15条县级主要河流之一。但就是这样一条河沟,因源头水质不佳、两岸较多临时搭盖、生活污水未纳管截污,水生态环境难以满足群众诉求,由此进入政府部门的整治范围。
按照相关方案,石狮市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对院后沟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开展河道日常保洁、集中整治河道“四乱”、排查整治工业污染源、排查完善污水管网、整治河道乱排口等方面工作,切实提升河道水质。从群众反映到政府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民心所向、政之所趋。
明理非难事,不易在躬行。从宏观层面来看,近年来石狮通过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水系治理,“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探索出如“尾水回用内沟河”等创新做法,使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城市内沟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整治沟段清澈见底、鱼儿回流,美好照进现实。但是,受“水尾城市”的不利地理条件制约,在个别区域、个别溪流,水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水质提升还有较大空间,依然需要久久为功,不懈努力。
基于此,水污染防治工作就不能止于“群众反映”。对于石狮而言,应重新梳理“15条县级主要河流”之外的水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健全水质监测、预警应对、信息公开等机制,遵循水生态系统恢复的客观规律,重点抓住截污、疏浚、活水三个关键环节,全力做好治水基本功,综合运用自然化、生物化、工程化的方法,努力让溪流、河流、沟渠实现水质向好、标本兼治,促进河流景观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和谐。
有人说,“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作为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素介入其中,起着关系城市生存、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石狮治水不易,但石狮人一直在努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的幸福感、获得感。笔者也特别希望,这座缺水的城市因为水而灵动起来。
(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