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自来水产能71万吨/日”“石狮市自来水实现村村通”“石狮市自来水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一体化”……自来水产能的提升与城乡供水“四同”一体化的背后,折射出石狮城乡供水的变化。
水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风头水尾漏沙地”是上辈人对石狮缺水情况的生动概括。石狮境内既无江河、湖泊,地下又缺乏蕴蓄的泉源,淡水资源奇缺,是个严重的贫水区,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数的9%。
曾几何时,一眼眼深不见底的水井,一个个硕大的水缸水桶,一列列排成长龙的“挑水大军”是石狮一景。每逢大旱之年,多少“望天田”颗粒无收,多少“盼水”双眼望穿……
为了改变靠天吃水的历史,石狮建市后,在原石狮镇自来水厂的基础上,挂牌成立石狮市自来水厂,1993年建成3万吨/日水厂,1994年6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石狮市自来水公司在全省供水行业中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为“福建省石狮供水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20万吨自来水厂竣工运行,石狮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供水链条;2001年12月,“引水一期工程”竣工通水,结束了石狮从不洁水源取水的历史;2002年,莲厝水厂竣工,石狮拥有了第一家工业用水厂,走出了城市分质供水的第一步。
石狮市供水从打基础到攻坚发展,供水紧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随着石狮经济越来越发达,石狮的工业迅速发展,生产和生活污水导致河流水质变差,水资源出现恶化趋势,以及作为石狮自来水取水源头的晋江低干渠水质受到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石狮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及时启动石狮二期引水工程的规划建设,从晋江干流新建金鸡闸上游取水,经泵站加压后途经南安、鲤城、晋江等地至配套建设的赤湖水厂,输水线路全长29.173公里,该工程被列入泉州市、石狮市政府2006年在建重点建设项目,于2013年7月完工并开始试通水,实现了全市供水城乡一体化,实现了村村通;2014年,建设福建省首家县级市水质监测站,每日对水源水、出厂水检测9项指标,每月一次42项指标,实行三级化验制度,水质综合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5%以上。
从石狮镇水厂供水2000吨,到建市后山兜水厂可供水7万吨,从建设20万吨水厂,并对20万吨水厂实行一期、二期技改,再到建设引水一期、二期工程建设,石狮市已有引水一、二期工程2个水源工程,20万吨水厂、赤湖水厂、山兜水厂等3座净水厂,原水供应规模9.2立方米/秒,自来水产能71万吨/日,DN75毫米以上口径供水管道2000多公里,全市形成双水源和双水厂互备互补的供水格局。自来水供应及服务覆盖全市城乡所有村居,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一体化。
一些市民聊及早些年石狮的自来水情况,记忆犹新的是很多家庭的供水都依赖自建的水井,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停水,有时一停就是好几天。特别是一到夏季和春节,经常“喊渴”,现在这些都已成为“陈年旧事”了,如今的石狮人已不再为自来水问题烦恼。
石狮以荣获“福建省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水文章”,掀起全民节水,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巩固和发展节水成果,深入挖掘城市节水潜力。同时,整合水库、水闸、引水、净水、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水务工程等资源,由单一的原水、供水向水务一体化发展,这不但是经营内容的扩大,而且是实行“五水合一”综合治水向生态环保型发展,为石狮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