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秋的魅力 ●靳小倡

小时候,我总是分外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八月十五终于来了,一整个白天,我的心都如小鹿乱撞,夜晚尚未来临,我就急切地催妈妈给月饼钻个小洞穿条红绳,以备晚上挂在脖子上边跑边“逗月亮”。

“逗月亮”的饼是最简单的饼,用发酵的面团烙制而成,上面星星点点地撒几粒小芝麻,再用可食用的水红写上“花”“好”“月”“圆”,每个饼写一个字。这些字虽简单却意味无穷,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和遐思。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圆圆的明月仿佛知道小朋友急切的心情,一刹那间就从山头蹦出来了,那么亮,那么圆,带着几许俏皮,带着几分笑意。皎洁的月光所到之处,山柔了,水柔了,心也柔了。大人在家门口摆出供品,焚香拜月,小朋友按照“花好月圆”的顺序,高举着月饼,对天空的明月喊着:“月亮婆婆尝一口,月亮婆婆尝一口!”

月亮依然含着笑,在轻绡般的云朵里穿行,越升越高。大家在月光之下玩游戏、讲故事,闹得多晚大人都不会指责,因为这是一个美好的夜,不一般的夜。所有的节日都隐含着大人超越常规的宽容,或许这也是节日除了丰盛的食品和新衣之外给我们的莫大诱惑。

时过境迁,我再也扯不回童年那段“逗月亮”的美好时光,但是,长大的我,对八月十五的夜晚依然怀有美好的情愫。八月十五,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天各一方的亲人都不畏路途遥远,从远方赶回家团聚。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晚饭之后,在露台上摆上月饼水果,赏月谈心,暖暖的亲情和着月光在心中流淌。

当然,不是每个八月十五的夜晚都能回家团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从小就诵读的诗句,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在中秋来临之前,这样的诗句就有了别样的意韵,这是家的味道,这是亲人的呼唤。但是,有些东西注定有距离,有些东西注定回不去,比如童年,还有乡村的那轮明月,或许,这就是中秋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