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网约车时,司机全程只说三个字“去哪儿”;收外卖时,很少听到有消费者向外卖小哥说“谢谢”。那些我们从小被教导的“谢谢”“您好”等礼貌用语,你可曾注意到使用的频率正在下降?
“您好,请注意带走随身物品,感谢乘坐。”这是网约车司机林先生在每位乘客下车时都会进行的嘱咐,但很少得到乘客的回复。大多数人选择充耳不闻,这种冰冷的回复让人感到冷漠。“其实我们也知道有时候乘客并不是有意的,可能是忙着下车,或者正在想什么事情。”林先生说,如果乘客多说一句“谢谢”,我回一声“慢走”,是不是互相都会觉得温暖很多呢?
市民蔡先生开了一家餐厅,前后经营已有20多个年头。他说,曾经服务员在为客人服务时,经常会听到客人说“谢谢”,而现在鲜有听到说“谢谢”,在呼唤服务员时,客人也多是“喂”“哎”这样的称呼,“你好”的呼唤也变得少之又少。“有时候这更多是尊重的问题。”蔡先生感慨,虽是小事,但还是会感觉心里有些不舒服,其实有时候简单的一句称呼、回复,反而让人感到心头一暖。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2月9日在我市某小区,物流公司快递员小王正忙着给快递单上的客户打电话,一边翻找着快递一边重复着“xx快递,您的快递到楼下了,给您放在快递柜上了。”
小王说,他们的工作比较繁忙,有时说话很急,所以一般不会称呼“先生”“女士”,都简称“您”,但客人很少会有完整的答复,简单的“嗯”或者一言不发就挂掉了电话。“我们也不在意,毕竟时间紧迫,要派送的快递还有很多,但你要问起来,确实会觉得有些没被尊重。”在走访时,快递员小王对记者说。
从小,父母就教我们说“谢谢”“您好”“请”,这些文明礼貌用语,本应是一种语言习惯,而现在的使用频率却越来越少。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没有人会抵触陌生人温暖的善意。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从自我做起,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温暖他人,文明自己。
(记者 张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