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争做担当者 实干谱新篇

王小斌:

奋勇争先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

过几天,全省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将在石狮召开。整理各项汇报材料、与各方对接现场布置,王小斌又开始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市工信科技局信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这项重担,主要就落在他肩上。加班加点做好现场拉练的筹备工作,如今已成了王小斌的“家常便饭”。

让他尤其难忘的,是去年第三季度泉州开展的园区标准化建设拉练活动,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项目是其中的一个现场考察点。“9月27日要来拉练,26日晚上才能确定展板材料,只能催促广告公司赶紧制作。”王小斌回忆,深夜拿到展板后,不放心的他拿着手电筒仔细察看,还真发现广告公司因为赶工把图片分辨率设低了,造成一些关键数据模糊不清。“那么多领导来看,这可不能含糊。”王小斌说。为此,他连夜要求工厂赶工制作,虽然再回到园区已是凌晨两点多,但总算圆满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对王小斌来说已成常态,以至于其爱人经常开玩笑说,同住一个屋檐下,跟王小斌是“百年一遇”。

抓好园区标准化建设,是为了更好招引项目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王小斌既要协调推进园区建设,也积极对接企业,协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入园。“2021年,得知信泰科技公司有意落地石狮,我就带相关公司人员到全市各大工业园区实地踏勘,看闲置旧厂房的规格是否适合他们公司的生产需求,或者需要找地块自建新厂房。”王小斌介绍。欣喜的是,信泰科技公司确定使用闲置多年的三协厂房,并创造出从入驻至试产仅用75天的佳话。帮忙沟通自然资源局、祥芝镇等单位,协助办理前期手续,在王小斌的推动下,今年,豪宝染织公司也成功进驻祥芝辖区一闲置厂房,“地块变更登记很快就能办下来,随后就能开工建设了!”

星光不问赶路人,耕耘总有收获时。协调推进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王小斌全面梳理盘点各园区土地利用情况,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5%;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被列为泉州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亩产效益提升4倍;2022年度,在泉州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考核中,我市位列泉州市前3名。

施正极:

克难攻坚保障重点项目推进

在乡镇一线,项目征迁、纠纷化解可以说是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最能考验基层干部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在灵秀镇,施正极便是个中好手,“说到底,要让老百姓相信你,就得站稳群众立场,确实主动作为,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换来大家的支持。”

施正极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作为灵秀镇人大主席,他同时牵头负责全镇多个重点项目的前期征迁和要素保障工作。在其挂钩的重点片区内,一个祖墓搁置了近10年,因涉及的群众多、各方意见不一等原因,迟迟难以完成迁移,影响片区的整体开发。“2021年接过这件棘手的事后,不论是召集各方代表集中座谈、讲解处置方案,还是自己开车带他们跑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或者是举行迁墓的相关信俗活动,我都全程跟到底,既听取群众的意见,也帮忙办点实事。”施正极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终于在去年得到顺利解决,保障了所在区域一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不少群众还因此和他成了知心好友。

当下,作为省重点项目的福厦高速晋石支线(彭田连接线),正加快推进前期征迁工作。施正极再次牵头其中一个动迁小组,协力挑起灵秀段征迁的重担。“去年10月底指挥部成立以来,三个月时间,我们这组负责的33宗民房,近90%已经签订协议了。”

敢于攻坚、善于克难,施正极交出的另一张漂亮答卷,是推动联邦国际商业城改造建设项目诸多后期工作,让800多户重置权益人圆满选到心仪的房屋商铺并拿到了钥匙。“2022年5月份我参与指挥部工作后,通过协调做好项目资金保障、督促加快建设进度,相关纠纷事项得以有效化解。”施正极介绍。同时,他还牵头制定了回迁房选房方案,公平公正组织做好摇号工作。去年底,重建回迁房顺利交房,烂尾20余年的“联邦商业城”实现“涅槃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疫情期间,施正极还主动承担起全市首个酒店隔离点的改造工作。“那时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一班人连续闭合‘作战’一个多月,前后共完成58批次612人次的隔离服务任务。”施正极介绍,相关做法也得到国务院督导检查组的肯定,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有为力量。

蔡俊清:

开拓创新助推宝盖产城融合发展

进企业、上工地、跑部门……宝盖镇人大主席蔡俊清除了要做好人大工作,作为全镇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负责人,又分管着宝盖科技园、宝盖鞋城两大园区,他每天都得东奔西跑,既要把新的项目、新的产业引进来,又要服务好企业。

“看到多数企业都招满了工人,我们都特别开心,之前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日前,了解到宝盖科技园“党建+”邻里中心开发的“宝盖职聘”小程序为企业新春招工起到不小的作用后,蔡俊清很是欣喜。这是他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力量,探索建立并实行人大代表“1+2+N”工作机制(一支人大代表队伍、两个专题小组、N个立项研究论证)、助力宝盖镇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提升园区发展潜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去一年,蔡俊清没少花心思。他带着人大代表深入企业调研,紧扣企业与职工需求,建设宝盖科技园“党建+”邻里中心,设立了乐业驿站、宝盖镇人才服务微基金,推出常态化的人才培训、“宝盖职聘”小程序、“宝盖零工市场”等多元服务。同时,在宝盖鞋城成立园区发展促进中心,成为全市各大工业园区首个“园区业委会”,建设性地创立政企共建共治机制;并多方奔走筹资90多万元,建起了全市首个工业园区消防站,为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注入新力量。

对蔡俊清来说,很多工作是在推进中逐渐完善的,想到一项、推动一项、做实一项。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是这样,拓展发展空间、壮大镇域产业也是如此。

为破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瓶颈,为招商引资打开落地空间,蔡俊清牵头“8+1”工作专班,一方面做好资源盘活与对接服务保障工作,推动14个低效厂区腾换,盘活厂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另一方面,推动编制科技园、鞋城两个工业园区控规,将容积率提升到3.0,并鼓励17个厂区扩建,累计新增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为企业增资扩产提供空间。

正是秉持着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去年,宝盖镇招商引资、强产兴城均交出了一份不俗成绩单。全镇共引进招商项目24个,总投资达83.64亿元,“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成效在全市排名位居前列,宝盖新区片区改造建设获评泉州“A档”。

本栏记者 康清辉 周进文 林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