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外需承压,如何保稳?专家:抢抓机遇 经济观察

日前,2023年中国轻工外贸发展年会在石狮举行。本次年会邀请在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形势方面有着深入研究与分析的专家讲师,其相关重要观点为我市企业在未来国际形势方面提供了更详细的把控建议。

多名外贸行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订单下降、金融风险、债务风险以及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导致出现滞胀趋势是今年外贸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在挑战中抢抓机遇

“2023年外需放缓、外贸承压几乎已成共识。”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副主任陈正红在分析中指出。

“在外部的不确定里捕捉机遇,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把握机遇,在经济发展的韧性中把握机遇。”陈正红表示,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仍然存在,但是对于今年增长的预期有所好转。“2023年,风险仍然存在,但根据国际权威组织机构的预测,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及世界银行,对于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都略有提高。”结合世界经济形势以及众企业家所关注的通胀问题,陈正红表示,现阶段通胀压力仍处于历史高位,未来还会伴行几个月时间。

“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同样处于历史高位。”从数据分析来看,今年3月份以来,从国际金融机构“暴雷”现象发生后许多国际银行暴露在风险范围内,紧接而来的易出现债务风险。但陈正红表示,风险中包含机遇。

“比如从美国来看,美国硬着陆的概率在降低,而且欧盟已经避免了衰退的风险。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现阶段,美国仍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国际市场的好转也将带来国内外贸企业的好转,陈正红表示,“还有一个方面是国际物流,曾经迫于国际物流的压力,出现物流不畅、一箱难求现象。疫情过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的航运价格、航运效率都在好转。”

为外贸提质升级

“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把握机遇。”陈正红表示,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度、宽度、深度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提高。

针对“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走深走实,陈正红表示,“一带一路”出现的新贸易增长点、数据贸易、绿色低碳贸易,企业均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推动和发展。“2022年RCEP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实施,广大企业家要主动研究RCEP的规则,要用足、用好里面的机遇,包括贸易、投资、金融服务实体等。”

产业链如何“走出去和留下来”?陈正红以福建企业、纺织产业为例,从国际形势分析,根据不同国家基建、国情给予了不同建议。

“现在的交通状况、物流状况完全不一样了,国家大力建设‘一带一路’,在周边地区和内陆地区还建立了自贸试验区,打通了贸易通道。广大企业可针对此在沿线国家进行产业链布局优化。”陈正红表示。

(记者 王文豪 通讯员 洪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