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停车缴费、饭店点餐先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咋成拦路码?

出停车场交停车费需先关注公众号,才能完成缴费流程;去餐馆就餐,商家让消费者先扫码关注公众号才能点餐;买完东西或者就餐后要开发票,商家要求消费者必须关注公众号……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商家强制让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引发消费者不满,二维码成了消费“拦路码”。

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提高效率,一些停车场会建议车主关注公众号,绑定车牌,在手机上预先缴费。“最近在某商场出停车场时,我没有预先缴费,本来以为扫出口闸机的那个二维码就可以显示交多少钱,没想到要先关注公众号,输入车牌号才能缴费,这样太麻烦了。”市民张先生说。

“现在,许多餐厅点餐的步骤是‘扫码—关注公众号—点击点菜选项—点菜—下单’,结算可能还要等服务员扫码或者去前台才行,明明三步就能搞定的事情,硬是来到了六步。”市民何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在一家餐厅就餐时发现,餐厅必须扫码关注公众号才能点餐。而且,等她吃完饭要开发票时,服务员说要扫码关注另外一个公众号才能开发票,而这个公众号却是个营销号。

扫码点餐成“标配”,还经常会难倒老年人。70岁的市民施先生请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去餐厅聚餐,但是服务员让其扫码点餐。“我们不懂手机扫码。”施先生希望用以前的传统菜单,但服务员解释,餐厅现在只有手机扫码点餐,传统菜单很早就不用了。最后,还是餐厅经理了解情况后,从后厨翻出了一张许久未更新的旧菜单,并用自己的手机扫码为老人介绍最新菜品,这样才化解了尴尬。

业内人士表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并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尤其对于老人、儿童等群体造成了消费阻碍。在扫码点餐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扫码点餐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属于“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见习记者 张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