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彩红
端午节到了,母亲又忙碌开了。母亲有条不紊地把我们家的端午节气氛一点点地推向高潮。
我们戴的五彩绳是母亲亲手做的。她早早地准备了黑、白、红、黄、青五种颜色的丝线,端午节前一天就开始细心缠绕。端午节一大早,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她一个个给我们系到项间、手腕、脚脖上。
那丝丝彩线编织的五彩绳,是母亲绕在记忆中的守护。戴上母亲亲手缠绕的五彩绳,就是把美好的祝福带在身边。亲人的情感,深藏在这丝丝缕缕的纤丝里,年年岁岁,颠扑不破。岁岁年年,永不变色。
给我们系上五彩绳后,母亲又跑到地里割艾草,回来后把带着清晨气息的艾草挂到门楣上。我们起来后,首先嗅到的就是艾草独特的芳香,出来进去,艾草的味道仿佛就依附在我们的身上,久久不散。
忙完上述两件事,母亲就开始做炸货。母亲往盆里放入白面,一边浇上滚烫的开水,一边快速搅拌均匀。吸足了开水的热气腾腾的面,在母亲的搅拌中软和起来。母亲手上抹油趁热迅速地揉起来,母亲说必须快点把它揉匀,否则面里会有没搅开的面疙瘩,影响口感。
面和好了,醒在那里。母亲开始做馅。她切碎韭菜,炒好鸡蛋,放在盆里,放入盐、味精、五香粉、香油,拌匀。菜馅儿散发出幽幽而浓郁的香气,霎时把我们带入端午节的氛围里。同时,母亲调好了做糖糕的糖馅。
馅做好了,面也醒好了。母亲在案板上把面揉匀,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擀薄,放入菜馅,合拢成一个月牙状,捏紧口,一个规矩漂亮的菜角就成了。包完菜角,包糖糕,母亲做炸货的动作熟稔而流畅,这是日复一日的辛劳造就的。与生俱来的生活审美,又让母亲对菜角和糖糕精益求精。每一个菜角和糖糕都品相完好。不一会儿,篦子上就摆满了月牙形的菜角和椭圆形的糖糕。
母亲将对节日最隆重的仪式和生命中最质朴的感悟,都融入那一锅又一锅形态逼真、香浓四溢的炸货里。家常的美味,承载着太多意义。如今,菜市场里随时可以买到炸货,我们似乎不用再如此辛苦劳作,但勤劳一辈子的母亲还是喜欢自己亲手做的食物。她认为,只有自己做的食物才有自己家的味道,才是对节日最大的尊崇。
唯一让母亲感到遗憾的是她不会包粽子,我们家每年端午节的粽子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近些年,我们家也开始自己包粽子,母亲依然没有学会,这让她有了某种不自信。
为了弥补这种不自信,当我们包粽子时,她总是把泡发好的粽叶、花生米、核桃仁、葡萄干、蜜枣递到我们手里,似乎这样就能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包完粽子,母亲便忙不迭地煮粽子,她耐心地守候在厨房里,守候着那一锅美味,守候着那一锅节日的寄托。
多少年来,母亲对传统节日和生活的热爱如艾草和炸货绵绵不绝、缕缕萦绕的香气,绵厚而朴实。即使如今的她银发满头,她也用守候一锅粽子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