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家乡的端午节,除了摘粽叶、包粽子,还有一种植物也备受人们的喜爱,它就是艾草。
对于艾草最早的记忆,当属一碗黑乎乎的艾茶。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突然下起大雨,回到家中已被淋成落汤鸡,母亲看到后,一边唠叨着不应该冒雨回家,一边又马不停蹄地烧开水。
不一会儿,母亲便端来了一碗黑乎乎的茶水叫我把它喝掉,说是能祛风寒、预防感冒,在母亲的注视下,我皱着眉,捏着鼻子,张大嘴巴一咕噜倒进嘴里。那苦涩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知道了艾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艾草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芒种过后,是艾草最丰美的时节,经过春末夏初雨水的滋润,此时的艾草翠绿欲滴,柔软细长的身姿随风摇曳,在阳光下散发着独有的清香。
每年的端午节当天,母亲便会去地里割来艾叶,将它插在家里的大门上、窗户框上,寓意防瘟避灾,护佑家人平安吉祥。再煮上一碗艾叶鸡蛋汤,黄澄澄的鸡蛋配上绿莹莹的艾叶,一股艾香扑鼻而来,一口气喝下一大碗,身子从头到脚都暖乎乎的,只觉得浑身畅快。
艾草,它是如此的平凡,它生长在田间地头,扎根在人间烟火,敛首低眉在药箱中。它是那么的朴实、温暖。如今,又是一年端午至,艾草,这个可爱的植物,从古老的民风民俗里一路走来,又清亮悠扬地流淌下去,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