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艳菊
静谧的初夏傍晚,我在南窗下读到唐代诗人姚合的《夏夜宿江驿》:“竹屋临江岸,清宵兴自长。夜深倾北斗,叶落映横塘。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却愁南去棹,早晚到潇湘。”
诗人在江边露宿的时候,正是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幽静的夜晚,风柔清和,到处弥漫着粽子的甜香,那是家的味道。此时,因为这清美幽静的夜晚和甜蜜的粽香,诗人并没有旅途的疲累孤寂之感,他内心恬静,以轻松乐观的心情欣赏着途中的风景。
品读着诗中的字字句句,我不禁想起一些有关粽子的旧事。南边的窗子半开着,夏日傍晚的微风清清朗朗,吹来片片往事,带着甜甜的味道。
那是十多年前了,也是这样幽静清恬的夏日傍晚,我在公园里散步。月季花开得热热闹闹的,一位阿姨正在红红的月季花旁整理一堆细细长长的绿叶子。
我看着好奇,就向她打听做什么用。阿姨笑着告诉我,热水里烫一下,用来缠粽子。说着拿起一大把要分我一些。
甜甜的粽子是我喜欢的食物,但我从来没包过粽子,薄薄的粽叶包裹住很多小小的米粒,放入蜜枣、葡萄干等配料,又包得有棱有角。在我看来,简直是在变戏法,总觉得那是很难的事情,心灵手巧的人才做得来。我只好多谢阿姨的好意,抱歉地说自己不会包粽子。阿姨依旧笑盈盈,说现在生活便利,年轻人不会这些手工活,她能理解。
就这样和阿姨相识了,聊起来才知道,我们住得很近,只隔着一条胡同。她来这里刚几个月,给女儿带孩子。阿姨不仅亲切和善,人还特别热情,她知道我每天傍晚都会来公园散步后,在端午节那天,特意带了自己包的粽子在公园的月季花旁等着送给我。
我一时竟愣住了,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那时我刚来这个城市半年,下了班,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就到公园里散步打发时光。手提着萍水相逢的阿姨送给我的热乎乎的一兜粽子,我的心里充满暖意,心底有一股温情的暖流缓缓地流淌着。
其实,那天和阿姨聊天,我告诉她,我不会包粽子但很喜欢吃粽子,阿姨便笑着说等到端午节请我尝尝她包的粽子。但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不过是客套话罢了。没想到阿姨却放在心上,惦念着我一个人过节,没有家人在身边的孤单冷清。
我在那条胡同里住了好几年,自从认识了这位热心肠的阿姨,每每下班回到那里,总有一种暖暖的温情扑面而来,像和风一样温柔。常见她带着外孙在胡同口玩耍,看见她,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她总是像亲人一样对我嘘寒问暖。那几年的端午节,我没有买过粽子,她每年都会送给我一大兜。
后来,阿姨的外孙长大了,她就回自己家了。而我也从那条胡同里搬走了。有时候,出门偶尔路过那里,看着熟悉的胡同,内心有些惆怅,但更多的是温情的回忆,萦绕着粽子甜甜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