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莉
父亲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从青春年少到古稀暮年,几十年来,父亲的日记本有厚厚十多本。父亲常说:“写日记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琐碎,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与经历。”每当他翻开那些日记本,他都会沉浸在回忆中,仿佛与过去的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那些年代久远的日记本,封面已经泛黄甚至脱落,字迹模糊,但仍能辨认出那是父亲的字。我轻轻地翻开父亲的日记本,一页页地阅读着。那些年,父亲记录下的点点滴滴成为我眼前的画面,仿佛时间被定格在那些美好的瞬间。每当读到父亲日记中那些温馨的话语,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和爱意。
1989年12月8日,父亲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文字:“今天格外冷,老二生病了,高烧咳嗽。我给她熬了鸡汤,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看着她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样子,我很心疼。”我从小就体弱多病,这样的事情大概是常有的。
1994年7月20日,父亲在日记里写道:“今天老大终于拿到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她可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实现农转非的孩子。姑娘真是好样的。今晚我要兑现诺言:给孩子们买瓶雪碧庆祝一下。”我想起来了,那年夏天,姐姐作为全村多年来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很是风光了一下,乡亲们都来向我们道喜。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来到2006年2月12日。在那天的日记里,父亲这样记录:“元宵节的夜里,中雪,闺女突然肚子疼,叫出租车送医院。2006年2月13日上午10时22分,生下一个男孩,5斤。小家伙安静地躺在医院小床上,乖巧,长得像妈妈。一切顺利,谢天谢地!”这一天的日记我看了简直泪目,多年前的产子经历,我自己都已经有点记不清了,父亲却帮我记录得分毫不差。
被父亲用文字一一记录的寻常瞬间,看似平凡,却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片段。父亲的关爱和付出,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我将永远感念父亲对家庭的奉献和对我无私的关爱。这份父爱,将激励我一直走下去,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并延续这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