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诗人笔下的立冬

●程磊磊

当我们还在留恋深秋之美时,冬天的脚步已伴随着纷飞的落叶翩然而至。节气的更迭总是如此倏忽,令人猝不及防,但只要静心慢品,总能于细微之处体悟到独属于这个节气的诗意之美。而中国古代的诗人都是体察入微的,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立冬的诗,让我们跟随经典诗词的韵律,去邂逅最美的立冬时节。

唐代诗人元稹曾专门创作了一首写立冬的诗作《立冬十月节》:“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将立冬时节的气候和物候详细地描述出来,读来韵味十足,令人感同身受。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的《立冬》一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唯美的立冬夜景。诗仙李白似乎是“无酒不成诗”,然而这首诗里的酒却不似其他作品中的酒那样粗犷豪放,竟有一种温馨的感觉。立冬之夜,笔墨冻僵,诗人懒于写新诗,于寒炉中温起一壶美酒。微醉中诗人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花。炉火跳跃,酒香四溢,月光如洗,如此唯美的立冬之夜,怎不令人向往?

而陆游的立冬就过得比较艰难,他在《立冬日作》中写道:“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陆游的晚年真是穷困潦倒,但他并没有为此过分烦忧,反而是泰然处之,他以颜回为楷模,学习他安平乐道的生活态度,一切就显得不那么艰难,其实生活不过是一箪食、一瓢饮,即使身处陋巷又如何。这正是陆游最令人感动的地方:积极乐观、心态平和,便随时都是好天气。

宋代诗人紫金霜的《立冬》,则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立冬日。“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冬日,万物凋零,很多人都有一种莫名的伤感,而诗人却显得不同凡响,不去想不愉快的事,外面是那样的寒冷,他干脆不出门,安静地坐在窗边,在残阳的映照下,寒冷让人更加清醒,有利于读书,兴致来的时候,还可以作作诗,吟诵一下外面的大雪与梅花,实在是太冷,不妨将自己的火炉点燃,好不惬意。

宋代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更是让我们对未来生出满心期许。“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一场细雨带来许多寒意,却没有结成霜冻。庭院前树上的叶子,已经一半青一半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远处的梅花都已经绽放了。冬日思春,更闻梅香,似乎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未来可期。于是,寒冷时节生出美好心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立冬之时,荷残菊落,万物萧条,一片颓废之势,但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此时正是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我们应当珍惜大好时光,不懈努力,乐观向上,养精蓄锐,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