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红包”链接要小心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已到来。这场从2009年11月11日就开始的购物节,时至今日已有15个年头。连日来,记者在走访时,听一些老年朋友反映,在“双11”到来前,遭遇过不少“套路”。
几天前,60多岁的林阿姨在微信群里收到一条“双11送红包”的网络链接。看到是群友转发的,她便点开这条链接,页面提示她填写手机号码才能加入活动。提交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后,页面显示她中了一个“50元红包”,可如果想要提现,就必须继续填写姓名和银行账号。虽然感觉有些奇怪,但想到即将到手的50元钱,林阿姨还是照做了。
当林阿姨把全部信息都填好后,页面要求她将这条链接转发到其他微信群里,一番操作下来,她并没有收到微信红包,这让她有些不安。“我转发了这条链接没一会儿,儿子就发信息跟我说这个是骗取个人信息的圈套,他身边有同事也参加了,可是根本就没有‘红包’。”这件事让林阿姨想起来就后怕,她赶紧把钱从填写信息的银行卡里取出来,只希望能最大限度保护利益不受损。目前,林阿姨一直惴惴不安,她在几个微信群里提醒亲友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以免财产受到损失。
“名烟名酒”套路要警惕
最近,老李隔三岔五就会收到一条声称免费送“精品香烟”“高档名酒”的短信,这让他有些“心痒”。
今年65岁的老李,平日里喜欢喝点小酒。“双11”购物节来临前,他在各大网店浏览酒水促销的信息。“不知道这些商家从哪里获得我的手机号,三天两头就给我发‘免费领取酒水’的短信。”老李说,时间长了,他从最开始的无视,变成了有些“心痒”。一个星期前,他收到了一条声称免费送酒水的短信。心痒痒的他,便根据短信上的链接点了进去,手机页面很快便跳转到了一家不知名的“烟酒网店”。仔细观察后,老李发现这家店是以送酒为噱头,变相在推销另一款酒。所幸的是,老李对他们推销的那款酒不太感兴趣,这才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直播诱导消费要当心
“退货的速度已跟不上我奶奶被骗买的速度”。最近,家住鸿山的邱先生十分头疼,因为他的奶奶在直播间购买了不少“三无产品”。“他们夸大产品的用途,说这个厨房清洁剂只要喷上一点,用毛巾一擦即可让灶台、锅底如新,我奶奶信得很。”邱先生说,家里目前已囤积了不少这样的产品,仔细查看包装,全是“三无”产品,根本不敢使用。
据邱先生介绍,他的奶奶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关注了好几个账号名字中带有“百姓家”关键词的主播,并在这些主播推销下购买了大量的保健品,前后花了2000多元。收到后,基本上也都是一些“三无”保健品。
邱先生无法说服自己的奶奶,只有在收到货后的第一时间进行退货处理,但他只有周六、周日会在家,许多因为时效问题便也退不了。“退货的速度已跟不上我奶奶被骗买的速度,真无奈啊!”邱先生跟身边的同事诉说起这事时,发现许多同事的长辈也有类似的经历。
买到“三无产品”还有可能进行退货以减少损失,但如果是被诱导进行直播打赏,老人的钱财便很难被追回。有一名网友向记者透露,他的父亲在今年8月份,就向某主播转了近5000元。原因是这名主播告诉老人,打赏的钱会进行分成,事后再返现。“钱转过去,人就被拉黑了,再也联系不上。”在这名网友看来,这是明显的欺骗行为。
“直播间的主播往往通过诱导等方式,让老年粉丝心甘情愿进行购物、打赏等行为。”针对这样的行为,有着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小洪分析道,陷入直播间的老人,背后往往是被漠视的情感需求。她建议,子女除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应重视老人的情感需求,最好能有意识地多跟老人进行沟通。另外,民警也提醒,中老年朋友不要随意点击各种链接、不在小平台购物、不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如遇到诈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帮助。(记者 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