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扬州博物馆藏古代雕刻艺术展” 亮相镇江

清代黄杨木透雕松鼠葡萄纹如意

清代象牙浮雕云龙纹柄

清代红木刻金农梅花图盖盒

西汉巧色白玉琀

西汉猪形玉握

清代玛瑙竹节形饰

清代江雨三刻高士图瓷碟

清代象牙镂雕亭阁人物鼻烟壶

宋代镂空透雕童子持荷白玉挂饰

清代木雕荷叶摆件

清代白玉佛手摆件

本报讯 近日,一场“匠心雅艺——扬州博物馆藏古代雕刻艺术展”,亮相镇江博物馆6号楼展厅,共展出70余件(套)历代扬州雕刻佳作。

据了解,此次展览包括“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器”“雕盘蜃胫饰,帖局象牙缘”“取材幽篁体,搜掘同参苓”“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木理雕龙制,梁文紫风裁”“玉胎秀骨清,描刻美人图”“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七个部分,展出扬州博物馆藏精美文物70余件(套),浓缩了扬州雕刻工艺精髓,系统介绍了扬州雕刻艺术。

人杰地灵的扬州不仅文人骚客辈出,更是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工艺体系,被人称作“扬州八刻”的雕刻艺术便是其中的代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有以“汉八刀”技法的代表西汉猪形玉握,有线条洗练、流畅挺拔的西汉巧色白玉琀,有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的宋镂空透雕童子持荷白玉挂饰,有殿宇轩昂、树木葱郁、人物逼真的清代郑小西牙刻赵孟頫《仙山峦阁图》,还有清代透漏结合的象牙镂雕亭阁人物鼻烟壶、现代何其愚、黄汉侯刻明代大家书画牙牌等。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该展览中还汇集了清代中晚期扬州匠人的多件瓷雕作品。

瓷雕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将绘画、书法等刻在没有彩绘的白瓷上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瓷器烧成后具有胎釉脆硬的特点,所以传统上大都是在未入窑烧的坯体上采用雕胎刻划的装饰手法,从最初表面的划花、剔花,发展为雕胎镂花和雕胎填釉暗花。清代中晚期,江雨三等扬州匠人另辟蹊径,在成品白瓷的釉面刻画人物、花鸟、草虫等题材,或纤毫不遗,或块面皴染,将瓷画装饰变成文人画家的雅玩,同时也将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在另类媒介上完美诠释,该展览展出了江雨三的多件代表作品。

“扬州八刻”材质多样,或牙或玉,或竹或木,或砖或石……以刀代笔,深刻浅雕,将地域的风情与物语融入雕刻之美。此次展览的七个部分,各有章法,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扬州博物馆藏该门类的精品文物,在细腻的线条和立体的刀锋间,传递出“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委婉与风韵。

据悉,此次展览由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镇江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承办,展出至11月28日,面向广大观众免费开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现场观赏这场难得的古代雕刻文化盛宴。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