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本周观察 比禁售“萝卜刀”“噼啪筒” 更重要的……

(黄韵诗/图)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家长反映一款名为“噼啪筒”的弹射玩具存在安全隐患,令人不禁想到过去一段时间各地校园“禁”声一片的网红玩具“萝卜刀”。类似“噼啪筒”“萝卜刀”这样的玩具,是80后、90后一代人儿时的回忆,而今却被视为“敏感”玩具,甚至频频被列为禁售对象。对此,我们需要客观理性看待。

众多地方对“萝卜刀”的禁售决策,无疑是出于对儿童安全和暴力倾向的担忧。一些专家甚至认为,这种玩具会给儿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激发他们的暴力倾向。与此同时,网上的投票结果也显示大部分网友对“萝卜刀”持相对宽容的态度,认为它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玩具,不需要过度担心。相比之下,媒体的发声则较为理性,央广网认为,“担心萝卜刀暴力,不如给孩子做好引导”,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危险动作,家长和老师还需做好引导。

别让焦虑盖过真相。若从危险性来判断,儿童之间可接触到的玩具或学习用品太多了,相比“萝卜刀”“噼啪筒”,许多学习用品如三角尺、直尺、铅笔、钢笔甚至是圆规等,在儿童之间的使用更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对于儿童玩具的选择或禁止,应该更多地考虑监护人或教育者的引导,而不是过分关注某一件玩具的危险性,进而过度焦虑和束缚孩子。此外,一些“三无”产品或者未成年人不宜使用的玩具、文具,则有赖于商家的自律与部门的监管,这里是题外话,不作赘述。

比起禁售“萝卜刀”“噼啪筒”,更重要的还在于监护人与教育者。在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中,家长或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萝卜刀”还是其他玩具,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们才能够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以及为什么不能做。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玩具的使用时间可能只是短暂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此,在对待儿童玩具的问题上,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一味禁止,否则只会造成无谓的恐慌和过度敏感。

当然,也应注意到,一些曾经的儿时玩具,被商家制作包装成好玩无害的网红玩具推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风险。对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孩子们的辨别能力,让他们能够识别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有风险的。将一切归咎于外界,想要给孩子打造无菌环境的想法,或许才是更危险的。(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