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 翔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和昔日三五文友相邀,一同前往晋江梧林传统村落汉字智慧馆,奔赴一场文字之约,参加汉字智慧馆建馆两周年公益文化论坛之“以文字温暖岁月——发掘汉字力量行动之旅”活动。
赴文字的约,是件令人期待和愉悦的事。下了车,沿着村道疾步向梧林古村落的深处走去,不时有穿汉服的游客结伴从身边谈笑着经过。越往深处,越发像是穿越了那时光。红砖古厝、熏黑的砖塔、古朴的庭院、错落的石板路、盘踞一隅的老榕树……纷至沓来。我们蹑手蹑脚地从一栋古厝的旁门进入,一瞥半掩着的大门,便径直穿过庭院,从另一个旁门出来,生怕惊扰屋内的主人。
古厝间的道路非常洁净,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笔直时而弯曲抑或三两台阶的落差。路旁有一条小沟渠,不知其从何来,要去往何方,来不及问,只听见它断断续续地吹着口哨,哼着一首首优雅的古典曲子。抬头望向古厝上空,披头散发的白云在万里蓝天溜达,或许刚睡醒,是那样慵懒,趴在古厝的燕尾脊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躺在坡屋顶上晒着太阳,对着屋前那湾小池塘精心打扮一番。
刚赶到汉字智慧馆,便和眼前的“文以载道,字以立人”撞了个满怀。踏进馆去,文字开始躁动起来,叽叽喳喳,唠个不停,纷纷从玻璃顶棚、木质墙壁、屋架横梁以及书柜跑过来迎接,热情地自我展示和自我介绍,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再到楷书。
每个文字都在讲述自己独特的成长历史,演变的过程,蕴藏着的古老故事以及大智慧。这本是老朋友叙旧,却又像是新朋友见面。就像“成”说,他是斧头与钉子的故事。在甲骨文中,他是把大斧头和一个钉子。大斧头代表大力气,全力以赴,而钉子代表目标。他说,只要我们全力以赴执行既定目标就能成功,也就是“成”。我笑着给“成”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们一群人在研学室里尽情地畅聊着,聊文字,也和文字聊。我们聊诗经《南有嘉鱼》中的“燕”字,聊仓颉造字,聊“家”字;我们谈诗歌中的文字,谈散文中的文字,也谈小说中的文字。文字可以传承,可以安抚每颗被岁月扰动的心;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回到古人生活的场景中,汲取古人的大智慧……我们应该敬畏文字。
文字是优美的,是丰富的,有着不同的读音、不同的含义,需要我们咬文嚼字,用心发掘和揣摩。文字就像海边沙滩上散落的贝壳,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可以串成风铃,可以串成手链,也可以串成项链,需要会穿针引线的人,将它们串在一起。
然而,文字也是孤单的,是安静的。让我们一起做文字的挚友吧,做文字的宣传者、传承者,让文字不再孤单。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到文章,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让我们一起传递心声、传递力量。
走出馆时,见那阳光绕过了古厝的深巷,用力地穿透玻璃顶棚,把顶棚上的文字一一拓在石板地上,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