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人利用地瓜粉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羹汤。或是街头巷尾遍地开花的牛肉羹,或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马鲛羹,还有别具风味的“杂菜卤”“地瓜粉羹”等,深受闽南人喜爱,且陪伴着一代又一代闽南人成长。
羹汤,顾名思义,就是由肉、菜等食材与地瓜粉调和而成的浓汤。在闽南地区,羹汤的种类丰富多彩,其中既有食材本身裹粉进行烹煮的,也有在快煮熟时,在汤中加粉勾芡的。羹汤不但经常出现在闽南人一日三餐的餐桌上,也常出现在街边的店铺里。那些店铺门口“酸辣汤”“牛肉羹”“马鲛羹”的招牌,常常引人驻足。
这间坐落在安海中山路巷子里的高叔酸辣汤传统小吃店,其貌不扬,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二三十年来,这家店主营一碗酸辣汤,正是这一碗酸辣汤陪伴着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住在这家店附近的小张告诉笔者,这家店是他的第二食堂,从青年时期至今。其中,或许是对这一口酸辣汤的迷恋,或许是对青春的追忆。
据介绍,闽南的酸辣汤食材有很多,根据每家每户的饮食特点斟酌下料,但大多是“油炸”的,比如炸豆腐、炸猪皮、炸芋头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油炸是保存食物的一种特殊方式,炸醋肉、炸带鱼就是其中的代表。但为了不让油腻的炸物吃起来过于单调,闽南人发挥奇思妙想,将炸物加到酸辣汤中。
和其他地方的酸辣汤重酸重辣不同,闽南酸辣汤的汤头是用番茄酱和甜辣酱勾兑地瓜粉做成的,吃起来既鲜香又开胃。
晶莹透亮的酸辣汤把各式各样的“杂菜”衬托得更加鲜艳可口,让人光是看着就胃口大增。像酸辣汤这样在汤中勾芡的闽南羹汤还有很多,比如地道小吃牛肉羹、马鲛羹、七彩羹、海蛎羹以及宴席上的鱼翅羹等。
为什么闽南人喜欢将地瓜粉加入汤羹中食用?闽南人吃食重视“鲜”,讲究“津味”,这种“津”其实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因此闽南人在烹饪的时候,喜欢使用牛肉和海鲜等含有较多“谷氨酸钠”的食材。而为了更好地保持食材本身的鲜甜味,地瓜粉派上了用场。通过地瓜粉的包裹,“谷氨酸钠”被锁在食材里,食物本身的鲜美味道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陈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