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焦作 程磊磊
芙蓉花,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晚秋霜降时开,霜侵露凌却丰姿妍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有诗说其是“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尤宜于配植水滨,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故《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宋代诗人范成大有“冰明玉润天然色”之诗句,吟咏木芙蓉丽质天成,形容其如冰一样明净无瑕,似玉一般润泽生辉。
芙蓉花作为瓷器上的一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宋代,至清代已成为瓷器上的流行纹样。芙蓉纹多与山石、菊花、牡丹、桂花、鸟类等共同使用,组成花卉纹、花鸟纹。除此常见事物之外,芙蓉还与诸多秋天的花卉一同应用,以芙蓉指代秋季,以九种秋天的花卉一同使用寓意九秋同庆,是吉祥花卉的代表。
这件清雍正粉彩芙蓉蝴蝶纹抱月瓶(见图),便是芙蓉纹饰在瓷器上运用的经典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瓶高35厘米,直颈,颈两侧置对称胭脂红双龙耳,溜肩绘粉彩缠枝花卉,腹似圆月,椭圆形圈足。瓶身胎骨纤薄坚致,腹部开光,于莹白温润之釉面上绘设秋光芙蓉蝴蝶图,画中芙蓉横欹而出,吐萼含苞,风姿绰约,铺陈出新月形构图,而瓶之左上方则以极大的留白空间映衬出布局虚实结合之妙。其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芙蓉花开悠然,粉嫩怡人,绿叶阴阳反侧,尽显秋风中摇曳俯仰之姿,画意之雅犹如和风拂面,醉人心扉。含苞欲放,风情无限,构成内外辉映之效果。圈足修整细腻,抚之光润如玉,底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字体清秀端庄,青花恬淡。此瓶绘画、胎釉、彩料、署款,无一不精,可见雍正御瓷之非凡品格。
雍正粉彩瓷,呈色丰厚多变,色泽亮堂柔丽,彩料浓淡天然,粉质感强,新鲜灿烂,清雅秀美,可谓雍正御瓷之隽品,以画笔妍美和布局精巧铸就其至高的艺术地位,成为瓷史之绝唱、美学之典范。《陶雅》中称誉“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耀眼”。
自古以来,芙蓉之所以被普罗大众所热爱和传颂,不仅仅是因为其美艳无比的风姿,还有它“拒霜”的独特性格,深秋时节,百花凋谢,它却傲霜绽放。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芙蓉,谐音“福”与“荣”,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吉祥。芙蓉与牡丹放在一起,寓意“荣华富贵”;芙蓉如与桂花组合,寓意“夫贵妻荣”;芙蓉花与一只鸳鸯鸟的图案,寓意一路荣华;红色芙蓉配文竹,寓意大吉大利。此瓶上所绘芙蓉与蝴蝶的组合,组成了一幅蝶恋花图案。蝴蝶自古便是幸福、爱情的象征,又因“蝴”跟“福”谐音,被认为是福禄吉祥的象征。而芙蓉又有“爱情花”的美称,故两者结合爱意绵绵,既有对爱情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与富贵的向往,可谓是福迭双至、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