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一碗面线糊

●郭芳读

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温煦的冬日,喝一碗暖暖的面线糊,是闽南人的最爱。清晨,热气腾腾的面线糊是一天美好的热身。夜晚,它可以缓解人们劳作一天的疲惫。

走进街边的旮旯小店,寻觅到一碗正宗的面线糊。只有几张折叠桌和一辆放佐料的推车,桌面收拾得很干净,整整齐齐摆着20多种佐料,虾仁、海蛎、卤豆腐、醋肉、香菇、芹菜、小肠、猪肝等,任君挑选。一张方桌、一块矮凳,一顿早餐便有了着落。场所虽小,食客却络绎不绝。

鲜爽的汤底,细软的面线,浓而不腻,稠而不黏。多样的配料与面线糊完美搭配,层次丰富,口感饱满。最后再撒上葱花、芹菜、胡椒粉,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大功告成,瞬时令人食欲满满。

看似普通,只要拿起勺子喝一口,杂糅而独特的闽南风味立刻呈现,它包容了闽南的山川湖海,是“山”与“海”的盟誓,碰撞出温润绵绸、鲜香四溢的口感。食客对配料有各自的所爱,难分伯仲。

细醋肉是面线糊的必加项目,味道鲜美,清甜爽滑,是正宗闽南面线糊的味道。小肠与醋肉是面线糊的标配,入味有嚼劲。油条酥脆咸香,和面线糊是绝佳搭配,被称为面线糊的“灵魂”。一块还在冒热气的猪血入口,溜滑劲弹的口感夹杂其中,直接冲击着食客的胃。吸满卤汁的本地手工卤豆腐,一口润到了心底。

记忆中的面线糊是早餐,是夜宵,是胃口不合时的调味剂,是忙碌一天后的暖胃汤,也是我心心念念家的味道。面线糊升腾的水汽氤氲了我的眼睛,鼻子也酸酸的。碗里断断续续的光影,宛如丝丝面线,把旧时慢节奏生活的记忆拉回。曾有一碗面线糊陪伴了我岁岁年年,温暖了无数个寒冷的清晨和寂寞的夜晚。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句话说得贴切:“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每个人的味蕾中都有一个“基因密码”,镌刻着童年与故乡的食物记忆。面线糊是小时候的味道,也是咱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