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清代冯文蔚行书联笔意风流

图1 《梅雪天光》行书七言对联

图2 《高柳渚云》行书八言对联

图3 《持赠醉吟》行书七言对联

■河南新乡 张蒙

冯文蔚(1814—1896),字联堂,亦有莲堂、莲塘之说,号修庵,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光绪元年,冯文蔚中举,光绪二年,参加礼部会试,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即探花,故冯文蔚有“丙子探花”印章。进士及第后,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顺天乡试同考官、功臣馆纂修、河南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江南乡试主考官等,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他自幼年始受家族熏陶,善书法,造诣颇深,笔意风流倜傥,是晚清颇有名气的翰林书法家之一。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书画藏品三千余件,间有三副冯文蔚的书法对联,极具时代特色与历史意义,与大家共同赏析。

《梅雪天光》行书七言对联(图1),纸质,纵125、横30.8厘米,为三级品,联文“梅雪松风清几榻,天光云影护琴书”。上款:镜湖十三兄大人属。下款:修庵冯文蔚。下钤印两方:上为白文方印“冯文蔚印”,下为朱文方印“丙子探花”。“梅雪松风清几榻,天光云影护琴书”出自清朝乾隆时期进士洪亮吉所著《洪北江诗集》,“琴书”,泛指儒家文化。该行书对联保存比较完整。

《高柳渚云》行书八言对联(图2),纸质,纵170、横39厘米,为二级品。联文“高柳生风扶叶衔日,渚云欲霁林鸟将春”。上款:润堂大兄大人正之。下款:修庵冯文蔚。下钤印两方,上为白文方印“冯文蔚印”,下为朱文方印“丙子探花”。该行书对联保存比较完整。“润堂大兄”为清代胡栗,字润堂,号三竹,浙江富阳人,工山水,精篆刻。

《持赠醉吟》行书七言对联(图3),纸质,纵130、横36厘米,为三级品。联文“持赠敢齐青玉案,醉吟偏称碧荷筒”。署款:冯文蔚。下钤印两方,上为白文方印“冯文蔚印”,下为朱文方印“修庵”。“醉”字缺块。该行书对联保存比较完整。该诗句出自唐代陆龟蒙的《以竹夹膝寄赠袭美》:“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堪临薤簟闲凭月,好向松窗卧跂风。持赠敢齐青玉案,醉吟偏称碧荷筒。添君雅具教多著,为著西斋谱一通。”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唐代诗人、农学家。陆龟蒙举进士不第,曾作湖、苏二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约中和元年(881),陆龟蒙去世。光化三年(900),唐昭宗下诏,追赠为右补阙。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其诗求博奥险怪,七绝较爽利,写景咏物为多,亦有愤慨世事、忧念生民之作,如《杂讽九首》《村夜二篇》等。文胜于诗,《四舍赋》《登高文》等均忧时愤世之作。

冯文蔚的书法作品是典型的清代翰林书风,字形结构多少会受到清代碑派的影响,用笔饱满肥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雍容的雅态。纵观这三幅书法作品,整体用墨,墨色的变化由浓到淡,再由淡到干。用墨浓处笔触较重,乌黑发亮,淡墨处温润而有光泽,干墨处涩而不燥,这是冯文蔚与其他同时代的翰林书法家的不同之处。他化去字体方正的特点,在结构上强调欹侧,呈现出左低右高的字势,巧妙回避了呆滞的馆阁体的弊端。在字体大小的排列上,也强调大小参差错落的章法,甚至拉大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从整体上看有一种空灵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