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日前,鸿山镇开展“乡村振兴奋战年”项目现场拉练活动,全面检验工作成效。在拉练活动中,不少村里的“边角料”化乱为治被改造成“口袋公园”,不仅成为村民“出门见园、推窗见绿”的微景观,而且还是村民可憩、可赏、可游、可玩的家门口“香饽饽”。在这“金边银角”里,盛满了“小确幸”。
在东埔一村的沿海路与和马支部三岔路口,原先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渔民将生产捕捞渔具、物流公司将大型货柜车、村民将房屋建筑垃圾等堆放到此处。长年累月,这片荒地成为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既存在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乡村景观,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影响。
毗邻东埔码头,滨海风景秀丽,何不改造成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在鸿山镇“乡村振兴奋战年”的工作部署下,结合“五微”行动和“金边银角”提质改造,东埔一村通过集思广益多方谋划,将村里这片卫生死角“边角料”,因地制宜建设成“口袋公园”。东埔一村有关负责人介绍,“口袋公园”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50万余元,耗时3个月,设置有绿化种植、草坪铺设、健康步道、党风廉政文化墙、休闲运动场地等项目。
目前,这处口袋公园已于2023年年底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面朝大海,景观这么好,饭后在这里散步健身,聊天拉家常,别提有多惬意了!”据悉,这处口袋公园已成为村民的“流量聚集地”,晨练的老人们、带孩子的主妇们、运动的青年们扎堆往这来,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享受家门口乡村振兴带来的真实可感的便利,各有各的“小确幸”。
与东埔一村相隔不到500米的东埔三村口袋公园,同样毗邻滨海风光。结合“党建+”邻里中心的落地使用,东埔三村将原本一处闲置空地进行平整改造,以民生需求为切入口配套建设“口袋公园”。记者看到,这处“口袋公园”设计融入具有闽南风格的理念,建设有红砖拱门、休闲跑道、绿化场地等园林式设施,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增加小型足球活动场地,完善路灯照明、座椅、果皮箱、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满足村民的日常休闲所需。如此一来,既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居住环境,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休闲生活。
靠海有靠海的优势,内陆村居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莲厝村以“微菜园”破局。农村公地位于房前屋后,空间复杂且难以管理,由于无人看管常常导致坑塘沟渠、垃圾、私拉围挡、堆放杂物、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该村全面梳理摸排全村范围的公地数量,逐一标注区域和面积,对于能硬化的区域优先规划为村域道路和公共停车场,对于面积小且不能硬化的公地,“见缝插绿”重新规划打造为“微菜园”,并由村民认领养护,实行“微菜园”认领到户。“微菜园”的景观十分接地气,与农村田园风貌交相呼应,人居环境得以改善,广受村民好评。
小而精、精而美。这些村里的“边角料”重新规划整治建设成为“金边银角”后,往往融入了诸多特色乡村文化,既改善了生活环境,也提升了村民的文化品位。此外,还带来了经济效益,改造之前村里常常要花费一定的费用重复对边角料进行环境整治,而口袋公园的落成则一劳永逸,这笔费用便可节省下来,减轻了农村集体的经济负担。
(记者 杨德华 颜华杰 实习生 蔡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