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梁
我们小时候是非常盼望过年的,尤其是进入腊月以后,每天都要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多少天就要过年了。那时候的年是很有盼头的,忙活了一年的人们,要好好犒赏一家人。平日里粗茶淡饭,只有过年才能大饱口福,怎能不盼呢?儿时的年味,浓郁、喜庆、热烈。
儿时的年味,首先是从村里杀猪点开始的。那时,平常日子吃不到猪肉,只有等到杀了年猪才有肉吃。村民们家家都养猪,等到过年的时候把猪杀了,卖一部分,留一部分自己吃。几个杀猪师傅凑在一起,支起一口大铁锅,烧上热水,摆上一个宽大的木头案子,开始为村民杀猪。
那场面可热闹了,村民们用木排车拉着自家的猪排着队,谈论着谁家的猪肥,哪个杀猪师傅手艺好。我们一群孩子跑来跑去看热闹,对孩子们来说那可是一出好戏。杀过年猪后不久,家家户户便飘出煮肉的香味。肉香弥漫在小村里,久久不散。
儿时的年集,热闹盛大,味道十足。赶年集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临近春节的集市上,有卖春联的,有卖灯笼的,有卖窗花的,有卖年画的,琳琅满目。摊主们纷纷把自己的商品摆放或悬挂起来,把集市装扮得一派花红柳绿,喜气洋洋。
整个年集的高潮是炮市,所有卖鞭炮的商贩都聚在一处,买鞭炮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在那里。鞭炮商贩们你放一挂鞭,我放几个二踢脚,互相较劲。谁的鞭炮劲儿大、响声脆,人们便涌过去抢着卖。
我怀里揣着母亲给的五毛钱,随着人群挤过来挤过去,最后买了两挂心仪的小鞭炮。我把两挂小鞭炮打开,一个一个拆下来装进口袋,心里那个美呀。接下来孩子们就会凑到一起,你放一个、我放一个,比谁的鞭炮响。
过年了,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也挂了出来,平时黑漆漆的大街小巷亮堂了许多。那时候整个村子里也没有一台电视机,没电视可看,我们一群小孩子就提着用罐头瓶做成的小灯笼满大街跑。听到谁家放鞭炮就赶紧跑过去,抢那些哑了的鞭炮。我们把哑了的鞭炮从中间掰开,露出里面的火药,用香点燃,“刺啦”一声喷出一溜火花,好玩极了。
年三十晚上,对联贴上了,窗花贴上了,饺子包好了,过年的新衣服摆在枕边,长长的鞭炮也挂在竿子上,就等正月初一放鞭炮、吃饺子……
儿时的年味,真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