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从“小镰仓”到“小威海”,网红打卡地如何长“红”?

过去的这个春节,祥芝东大垵的“小威海”迎来了“泼天的流量”,直到正月十五,这里依旧人流如潮。无需特别的营销,抖音号、小红书、视频号争相为“小威海”打CALL,这里成为春节期间石狮海岸旅游的“顶流”。

“小镰仓”“小垦丁”“小威海”……类似的网红打卡地命名方式,似曾相识。近年来,年轻人综合考虑人流量和性价比,通过自媒体平台悄然掀起热门旅游景点的“平替风”,石狮版的“真香平替”你方唱罢我登场。从2021年的“小镰仓”,到2022年的锦江外线“十里长堤”,再到如今的“小威海”,一个个网红打卡地C位出道,线上“种草”,线下聚人气,占尽了风头。

“网红”,字面意思为“网络红人”,广义指的是在现实或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被网民关注而走红,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一家店、一个景点等。网红打卡地自带强力聚焦效应,和该打卡点自身条件、资源禀赋、独特价值等密切相关。但“网红”也有其两面性——一方面“网红”得益于流量经济而蹿红,短平快影响来得迅猛;另一方面单纯的网红景点也有因内涵不足、厚重不够而陷入难以持久的困境。当注意力消退以后,“网红”往往会陷入流量困境而不能“长红”。

梳理石狮近年来出现的网红打卡地,我们不难发现,自带流量的网红打卡地,能够为所在区域吸引更多客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新晋”打卡地的出现,网红打卡地“此消彼长”,一些网红打卡地昙花一现,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旅游忠诚度。

那么,网红打卡地应该如何避免昙花一现?专家认为,从“网红”到“长红”,需要综合考虑市场规律遵循、历史文化存续、新兴业态升级、设施配套支撑、运营开发机制、治理服务效能等,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简而言之,网红打卡地要有内容、有体验、有服务。

从“内容为王”的角度讲,如果一个网红打卡地只有“网红”的噱头,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游客可能去过一次就不会再去第二次。从“个性体验”的方面看,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海景”、似曾相识的“奶茶”,而缺乏独具个性的旅游体验、消费场景,难以获得好的口碑。从“配套服务”的情况看,短期内大量游客涌入,超出当地可承载能力,交通条件、用餐环境、卫生间等旅游配套设施不足,也将导致游客的吐槽与差评。

从“网红”到“长红”,地方政府大有可为。互联网时代,“泼天的流量”降临,对于有准备的地方而言,只是时间问题。而如何接住流量转化为“泼天的富贵”,则需要更长远且系统的规划。地方政府可以立足区域文旅发展规划,围绕网红打卡点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开发文旅资源,让“网红”变“长红”,成为文旅新亮点、消费新场景,从而有力带动周边居民增收致富。

(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