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笋尖上的母爱

●吴 嘉

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我在菜市场买了一把又肥又嫩的笋尖,称了半斤酸菜准备吃鲜。家乡有句俗话:“笋尖配酸菜,是最好的春菜。”

回家后,我把笋尖剥净,用刀拍扁切碎,备几块腊肉和碎干辣椒,将酸菜洗净切碎,一起放进油锅爆炒。女儿放学一进门,就欢快地大叫:“妈你真好,笋尖酸菜我最爱吃了。”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样子,我仿佛又看到儿时的我。

小时候,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家里把我们五姐弟的学费交了之后,就揭不开锅了。勤劳聪慧的母亲在一场春雨后,便提着蛇皮袋钻进对面矮山竹林里摘笋尖。不到半天,母亲就摘了满满一蛇皮袋,除留一点自家吃外,都提到墟场卖。母亲是第一个卖笋尖的人,总能卖个好价钱。母亲说:“竹子容易长,只要随便丢一块竹鞭埋在土里,来年春天,竹笋就像冒泡泡一样疯长,不用浇水,不用施肥,只要有阳光和雨露,它就能见风长。”

有一次,我跟着母亲去很远的山上摘笋尖。我们穿过七上八下的羊肠小道,拐过陡七陡八的山峰,来到了一个山谷竹林里。竹林里有很多既嫩又肥的笋尖,母亲和我分开去摘。我兴奋地在竹林里东钻西钻,不到半个小时就累得瘫坐在地上。母亲让我坐在一边不要动。然后她钻进一个荆棘丛,弯着腰,一只手撩开荆棘,一只手快速地伸向笋尖。当母亲拖回一蛇皮袋的笋尖时,我发现母亲整齐的头发乱了,脸花了,手臂上划了好几道血痕。她似乎一点也不在意,放下蛇皮袋转身又到别处去找笋尖了。

第二天清晨,我跟着母亲去墟场卖笋尖。卖到剩下一两把笋尖时,母亲大方地加给买笋尖的大婶,也不收钱。好几次,母亲留了一把新鲜饱满的笋尖塞到一位老婆婆的竹篮里。母亲说老婆婆没有子女,每次都在她摊子上买笋尖,送一点笋尖要不了多少钱。

母亲把卖笋尖的钱还了欠别人的学费钱,又给我们买学习用品,如有节余,会扯些花布,给我们做春装。母亲的衣服补丁贴补丁,却从不为自己做新衣。

我们最喜欢吃母亲的笋尖炒酸菜。母亲说:“笋带麻,酸菜酸,两个菜搭配,刚好中和了各自的缺点,吃起来又酸又麻很可口。”

母亲养育我们姐弟三女二男五个孩子,每个人都背上书包上了学,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比较少见的。每年开学,母亲难免低声下气向人借学费,但再苦再累她也毫无怨言。母亲像山中的竹笋,见风长个,见雨长叶,逢山开路,见河搭桥,用柔弱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美好的未来。

长大后,我们参加工作,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母亲也步入老年,苦尽甘来。每年春天,我总喜欢品尝新鲜的笋尖炒酸菜,就像回味儿时母亲的吃苦耐劳和无私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