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代言人 ■黄 成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种“罐头”,是达尔文笔下的“活罐头”。

1835年,26岁的达尔文随“贝格尔号”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待了一个月,正是在这里,“进化论”思想开始萌芽。

长期以来,水手们只能以干巴巴的饼干、腌制的咸肉为食,因此,很多水手都得了坏血病。直到有一天,水手们在岛上看到数量繁多、体型庞大、行动缓慢的加拉帕戈斯象龟,这一局面才得以扭转。

这种象龟可以不吃不喝长达一年多(简直就是最完美的“饥饿艺术家”),水手们把它们搬上船,当成“活罐头”储存起来,存放方式也很简单,只要把它们翻个底朝天即可。

“我们完全依靠象龟来获取肉食,把它的腹甲在火上烤一烤……连着肉一块,味道很不错;幼龟可以熬成美味的龟汤。”达尔文这样写道。

受达尔文“活罐头”的启发,在21世纪,人们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思想罐头”。第一个爆款是“卡夫卡的思想罐头”。在产品上市前,供应商就做足了“饥饿营销”,等到产品正式上市,人们排队争相购买这款新产品。

在指定专卖店,卡夫卡的巨幅照片十分醒目,他头戴一顶宽边的黑色帽子,身着黑色礼服,双臂交叉,目视前方,炯炯有神。广告商选择这张照片主要考虑到这款产品的特性,他们认为,卡夫卡的脑袋应该受到帽子的有效保护。这样,可以令消费者感到,他们所购买的“思想罐头”,其原料来源一直受到非常好的保护。

而在卡夫卡左臂前方的空白处,则是世界上第一罐“思想罐头”,罐身有一只非常醒目的甲虫,和那些加拉帕戈斯象龟一样,这只巨大的甲虫也是底朝天。据说一开始甲虫处于爬行状,但设计师认为一只四脚朝天的甲虫更能体现“思想罐头”的特色,也与达尔文的“活罐头”形成一种呼应。生产商对此设计表示满意。

宣传海报上用醒目的字体印着一行大字——“文学天才的思想罐头”,同时,这罐“思想罐头”还是“饥饿艺术家”大赛全球选拔赛官方指定食品。首届“饥饿艺术家”大赛冠军被聘为“思想罐头”的代言人。在反复播放的电视广告中,这位身穿黑色紧身衣、脸色异常苍白、全身瘦骨嶙峋的冠军,吃力地捧着一罐“思想罐头”,试图用他细小的声音向观众表示,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

虽然观众听不清他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是,连世界上胃口最挑剔的“饥饿艺术家”都为这款产品代言了,这难道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