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狮市民政局组织评估人员实地走访我市多户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入户评估工作。2024年,石狮拟为全市年满60周岁及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5户,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详见4月1日《石狮日报》一版)
数据显示,每10个家庭就有1位失能老人,承受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对失能老人群体而言,生活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照料问题。一方面,子女正处于事业发展时期,需要赚钱维持家庭开销,很难能照顾到老人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入住养老机构或者长期请护工,需要的费用也不一定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如何让失能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越来越成为紧迫任务。
报道中指出,所谓“家庭养老床位”,就是把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搬”到老人家里。过程中,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会对失能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居家的环境更加适合养老。养老机构也会派人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此举可使中、重度失能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机构服务,有效解决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也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从目前来看,家庭养老床位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与需求相匹配的应有规模,因此,要多措并举,将养老床位“搬”进家这篇民生文章做好做实。笔者看来,首先要组好“引”的文章。相关部门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出台家庭养老床位相关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只有把社会多方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做到持续、常态。其次是要做好“专”的文章。养老服务机构要发挥好品牌化、连锁化及资源优势,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帮助,让老人在家里也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最后要做好“赋”的文章。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要发挥数字赋能智慧养老的更大作用。例如通过安装床头一键呼叫设备、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语音视频通话设备等智能硬件,实现老年人的24小时居家安全监护,让老人更安心,让家人更放心。
当然,家庭养老床位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模式,要让床位切实发挥实效,就应充分联合家庭成员在老人长期居家照料服务中的基础作用,不断提升家庭照料的能力和水平,让失能老人真正从居家养老实现居家“享”老。
(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