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纹饰精美的西周云纹青铜大铙

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云纹青铜大铙(见图),福建博物院收藏。

此器通高77.8、铣间56.6厘米,重100.35公斤,属于西周早期青铜器。其为平口,钲部两侧有36个冏纹乳突状枚,枚直径3.5、高2厘米。鼓饰变形兽面纹,两侧饰云雷纹,甬亦饰变形兽面纹。1978年福建省建瓯市小桥公社黄科山出土。此铙为双范合铸而成,造型古朴浑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作风稳重古朴,表现出很高的铸造工艺水平,是福建省迄今出土的体形最大的青铜器,在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堪称福建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历史文献记述的夏、商、西汉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1500多年,为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时段。青铜器的出现和运用是人类智慧改变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古代礼制世界的秩序符号。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于是,青铜器因其“在祀与戎”中的特殊地位而得以在可移动文物类型中独树一帜,也成为文博收藏界重要的研究对象。

黄科山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北的黄科山西。1978年12月,当地农民在黄科山开垦茶园,于地表深0.25米处发现这件西周特大甬钟。(尼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