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读书也需要仪式感吗? 本周观察

黄韵诗/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注意到,石狮有不少单位或团体先后举办读书活动,很多平时热爱读书的市民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感悟,整座城市书香四溢。(详见4月25日《石狮日报》四版)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再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都将读书视为良习。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往往忽视阅读的重要性,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提醒着人们回归书籍,享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智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推广阅读文化,鼓励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书店,选择一本好书,静下心来阅读。

尽管“读书日”的一大意义在于营造仪式感,提供一个审视生活、反思自我的难得契机。但一年一度只有一日的“读书日”,关键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而在于能否唤醒人们重新认识平日的阅读习惯。

现代科技赋能,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电子书”早已是“过去式”,“有声书”成为新潮流,而读书分享会的“10分钟读懂”集锦让人们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看完”一本书。如今购书的人群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逛书店是直奔所需的专业书或者考试集锦,少之又少的人蹲在书店或图书馆看书。“有声书”未必没有深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短视频的“小美小帅”就能让《活着》在5分钟的一集梳理式讲解中结束徐富贵的一生。

载体在变,方式在变,内容在变,更多的是节奏太快,但学习规律不会变。古人讲“焚香沐浴为读书”,此为仪式感,而设立“读书日”,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在这一天读书。“读书日”不仅仅是一个特定日,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把每一天都当作“读书日”,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读书需要的不仅仅是朋友圈晒出书单的仪式感,而是回归阅读的本质,汲取知识,收获喜怒哀乐,沉下心来,享受阅读。(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