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一个人的诗歌史

日前,一部呈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发展史和创作史的文学评论集——《一个人的诗歌史》(增补修订版),由华龄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者刘春,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随笔集《文坛边》《或明或暗的关系》《让时间说话》,诗学专著《朦胧诗以后》,诗集《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幸福像花儿开放》等。

《一个人的诗歌史》(增补修订版)分为上下两册,通过对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河、西川、张枣、韩东、王家新、柏桦、黄灿然等10位著名诗人生活经历与诗作的梳理、互证,内容涉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涌现的大量诗人的创作、文坛事件、诗歌期刊,多角度展示近50年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被誉为一代诗坛精英的成长史和心灵史。

该书曾在《读库》《花城》连载,并曾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次推出的增补修订版,对原版本中的个别差错进行修订,对一些重要作品增加了论述文字,进行了大篇幅改写,并调整原书部分作品顺序,使之更自然、更丰富、更可读。

通过《一个人的诗歌史》(增补修订版),读者即可对近50年来的中国诗歌历程和代表性诗人、诗歌事件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书中对上百首诗歌名作进行解读、释疑,使得该书同时具有“中国新时期诗歌代表作精选”的功用;同时,书末附录的多篇访谈,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中内容。

《一个人的诗歌史》出版以来,得到李敬泽、王家新、张清华、谢有顺等文坛名家的高度赞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一个人的诗歌史》有力地伸张了诗的力量和尊严。刘春和往昔那些“诗话”作者一样,在破碎的、随风而散的现象与文本中,捕捉和确认那些珍贵的瞬间,所谓传统与遗产,完全系于这谦卑、高贵的劳作,伟大的诗和伟大的诗人,由此有了存活下去的希望。而刘春也因《一个人的诗歌史》而被证明是这个时代一位最好的“诗歌读者”。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人王家新在该书序言中表示,刘春在该书的创作中保持了他的诚实,也保持了作为诗歌批评的尊严,即使对他喜欢的诗人,他也不盲从,该有所保留就有所保留。他所做的工作,让人们在这个时代再次感受到了从事诗歌创作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张清华认为,《一个人的诗歌史》是有血肉、有故事和有传奇的叙述;它不留下结论性的知识,而是只留下追问、思考和启示;它不只叙述诗歌的写作与诗人的道路,而是求索和展开了人性、生命、存在与语言的广阔而幽暗的世界。因此,这部作品的吸引力高于“学院”和“学术”的诗歌史。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认为,刘春的诗歌史论写作,好读、感性,有明晰的立场,也不乏理论锋芒。他怀着对诗歌本身的挚爱,以令人信服的生命实证和诗学鉴赏,有力地描绘出这个时代诗人的面貌和一种诗歌生活的处境。他这种以生命的写实为诗歌作证,以诗歌的演进来观照人生的话语方式,为文学史写作如何才能重获个人眼光、重铸生命质感提供了生动的范例。(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