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妈妈的面线糊

●吴培馨

陈晓卿在《至味在人间》中引用了美食作家焦桐先生的话,称早餐为“一天中最初的期待”。我的妈妈也将早餐视为“一天中的大事”,她几乎每天都早早起来为我们煮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

面线糊是石狮最具特色的传统早餐美食,历史久远。面线糊是闽南主妇最拿手的早餐美食,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无论我们上学的时间多早,妈妈总是会提前起床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

妈妈先在锅里把水煮开,再放入面线,待煮开后加入番薯粉和调料,熬成糊状煮成面线糊。热气腾腾的面线糊若是配上它的“灵魂搭档”——闽南炸醋肉,那股酸甜香即刻涌出,轻轻一嘬面线糊便会滑过口腔,留下满口鲜香,令人回味绵长,意犹未尽。

轻轻咬一口炸醋肉,外酥里嫩,香脆可口,脆与嫩的冲撞,鲜香与爽滑的配合,给人的味蕾带来极大的震撼。倘若再加上清甜的碗糕、酥软的油条、香脆炸鸡卷、煎鸡蛋以及各类已煮熟的海鲜作为佐料,经由面线糊浸润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清晨醒来,肚子饿得咕噜咕噜直叫,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端上来,吃下肚,味蕾得到极大满足。无论春夏,无论秋冬,无论我们吃多或者吃少,更无论妈妈的身体舒服与否,这份美味从来不曾缺席。

那时我们没有机会吃外面买的早餐,甚至还有些羡慕那些能吃到外面多样早餐的人。直到我离开家上大学后才意识到,妈妈为我们做的早餐有多么珍贵,而那每天早上为我们做的面线糊,每一口都承载着妈妈对我们的爱。

特别是在寒气逼人的冬天,早晨醒来,那原汁原味的香味便扑鼻而来。我细细地“嚼着”,慢慢地品味,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暖暖的。早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面线糊,便是抵御严寒的最好方式。

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面线糊,妈妈也常常回忆起她小时候吃面线糊的情景。妈妈说,她小时候吃的面线糊就是清汤加点青菜,只有几根面线在碗里漂着,面线糊的佐料也非常简单,能加个煎鸡蛋就已经很美味了。海鲜类的佐料逢年过节才有,加猪肉片也是十分稀罕的。

妈妈常会感慨,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现代人更有口福。现在如果我们想吃面线糊又没有时间做,我们可以在外卖平台下单,可以随意选择大肠、小肠、猪肝、香肠、香菇、豆腐、鸡蛋、鱿鱼、鸭心、虾仁等,佐料丰富,应有尽有。

现在我也为人母了,在做早餐时,我也为孩子们煮面线糊。我常常会先熬一大锅骨头汤,作为煮面线糊的汤底,等汤底煮沸后,依次加入牛肉丸、虾、海蛎煮沸三分钟左右,加入适当的面线和青菜,继续熬煮一至二分钟。

亲自煮面线糊后我才发现,要做一餐面线糊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看似清汤寡水的一锅清糊,里里外外可加的配料却是异常丰富,得花些心思、费点工夫才能做成。

看着锅里沸腾的面线,我想起妈妈那终年忙碌的身影。在几十年的操持中,妈妈的手法越来越娴熟、越来越利索,妈妈也从做饭会被烫到手的“笨拙”小妇人变成了做饭干脆利落的老妇人。

一碗面线糊暖人心,妈妈操劳的身影默默温暖、抚慰着我的心灵。这碗“面线糊”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爱的传承,是闽南千千万万的妈妈把爱献给家庭与儿女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