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艾草飘香送安康

●徐 静

清晨陪母亲去逛早市,远远地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艾草香。于是,我们循着这香气,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见一位穿戴整齐的白发老奶奶安静地端坐在插满艾草花束的摊位前,笑容可掬,似乎与周边喧嚣的早市有些格格不入。

“奶奶,这个艾草怎么卖?”“二十五元一束!”老奶奶慈祥地回答。我稍作沉思,老奶奶便不经意地补充了一句:“这些花束都是我自己亲手整理搭配的呢。”

随后,老奶奶开始逐一讲述花束花语:“艾草的花语是‘驱虫防病、祈福平安’;菖蒲的花语是‘驱魔辟邪、庇护家人’;香樟的花语是‘和谐长寿、永远守护’;黄金果的花语是‘永远的幸福’;柳杉的花语是‘直率、坦诚’。五种花材,簇拥为艾草花束,悬于窗前或门边,寄望美好的愿望……”

眼前的花束是用咖色棉丝带绑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插在盛满水的木盆里,很多花草叶上面还有颗颗晶莹的小水珠。新鲜极了。当即,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老奶奶的用心。她帮我挑了一束艾草花,然后插到玻璃瓶里递给我。

对于艾草,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愫。闻着这香气,温暖而馨香的记忆便淡淡地氤氲开来,那里有懵懂的童年,有说不清的乡愁,还有温暖的人间烟火气。

童年时,我家的院子里便有一块艾草地。端午节,正是满目绿意葱茏的时节,坐到院子中间,夏风里透着草木的清香。淡淡的艾草之香也随风而至,幽幽若若。后来,从苏东坡《浣溪沙》词中,我第一次读到艾草的清香——“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闷热的夏夜里,点灯夜读时,祖母为了驱散蚊蝇,便会点燃艾草,艾香袅袅,刹那间,整个房间似乎古朴凝重起来。书中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仿若也有了艾一样的清香。艾草的香不似桅子花般浓郁,也不似月季花般清雅,野生的艾草香有点辛,闻一闻,有种药草香,令人心旷神怡。

记忆中,端阳节那天,故乡的人们总会在门头上插几支艾条,寄寓着“岁岁皆安康”的美好祈愿。也有人会在家里放几支,说是可以避邪。还有人会用艾叶来熏房间,被艾熏过的房子,孩子一般不会被蚊虫叮咬。艾草,这一草本,承载着凝重的植物符号,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生活观照。

“艾”与“爱”谐音,这个温暖的名字延续着古老的习俗,让我常常在氤氲的艾香里回味故乡的端午时光。儿时端午节,祖母、母亲在过节前几天便开始张罗忙碌起过节的事情来,摘斛叶、拔芦苇、买糯米、剥花生,插艾草……她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菜园、厨房,草香随即在农家小院里荡漾开来,晕染的是时节的味道,亦是岁月的气息,这种温暖的烟火气,至今令我难忘。

欧阳修诗云:“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时逢端阳节,又岂能少了菖蒲与艾叶?于是,一场与艾草花束的约,就这样扑面而来。回家后,我解开棉丝带,为它换上清水,瞬间满室生香,看着看着,心间不由得有了静气。于是就着这一束艾草读书,读到动情处恰好清风徐来,送来阵阵清香,顿觉世间美好。

年年艾香送安康,岁岁端阳人不同。你的房间里是否也曾有过这样一束艾草,留着当年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