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怀念外婆的珍珠粽

●青 子

周末,好朋友华送来刚出锅的粽子,糯米特有的香味透过粽叶直击味蕾,挡不住美味的诱惑,立刻解开一个,好家伙,一个3两的粽子竟然可以包含那么多食材——虾米、海蛎、干贝、三层肉、莲子、四分之一的鸭蛋,一口下肚,满足各种味蕾的需求。

家人也赶紧凑过来品尝一口,我问:“味道怎么样?”他说:“还可以,就是少了小时候吃粽子时特有的粽叶清香味。”家人的这句话,让我一下子觉得是有这么回事,如今的粽子食材相当丰富,但真的少了小时候吃粽子时的“山肴野蔌”之味了。

这样一想,我便怀念起外婆包的珍珠粽了。

每当端午节来临,外婆便带我到山上去采摘箬竹的叶子,外婆说,箬竹的叶子比其他竹叶大,长50至60厘米、宽10至20厘米,用它们来包珍珠粽不仅大小合适,而且粽子还会有一股特别的竹香味。箬竹叶子采回来后,外婆会把它们修剪成一样大小的长条形状,然后放入锅里煮上几分钟,捞出放凉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只见外婆将两片箬竹叶参差铺开,一手拿起箬竹叶,一手将箬竹叶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将浸泡好的少许糯米和两颗花生放入其中,再用剩下的箬竹叶盖住,绑上也是从山上采来的荆条,一个小小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觉得外婆太厉害了,因为我试过无数次,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我包的粽子,一放入锅里煮,糯米就漏出来了。可外婆包的粽子煮好后个个“精神抖擞”,鲜活可爱。

乡下的闽南古厝,厨房都是开放型的,因此,外婆一煮粽子,箬竹叶特有的清香味便弥漫整座大厝,大厝里的小孩们便聚集在灶头,等着外婆开锅吃粽子。

外婆把她包的粽子取名为“珍珠粽”,一是如珍珠蚌的大小,二是花生美味如珍珠。大厝里的孩子们喜欢把这种粽子称为“一口粽”,只有两颗花生的小粽子的确是一口便可以吃完。

“珍珠粽”煮好了,外婆在一根红绳子的两头各绑上5个粽子,然后分给大厝的孩子们,孩子们就将粽子挂在脖子上,垂在胸前的10个“珍珠粽”如同俏皮的绿色珍珠蚌,随着孩子们兴奋地跳动而欢呼雀跃着,他们有的高兴地跑回家中,愉快地与家人一起分享“珍珠粽”;有的则是带着粽子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被抓到的,就要让对方吃一个粽子,记得有个叫阿强的孩子,他年龄最小,老是被抓住,结果10个粽子全部被吃光,气得躺在地上大哭起来,外婆见状赶紧再拿一串粽子给他,这以后,再玩捉迷藏的游戏,阿强理都不理他们了。

如今外婆已仙逝多年,但这些往事历历在目,偶尔回到外婆家遇到以前的小伙伴,他们都会讲起“珍珠粽”的趣事,他们经常纳闷,当时的物资比较匮乏,粽子里只有两颗花生,但那个味道却回味无穷,令人难忘,而现在什么食材都有的粽子,怎么就没有那种令人念念不忘的味道了。

我想这与我们当下食材的丰富性、多样性有关,最关键的应该是现在的粽叶大多是晒干的,少了新鲜叶子的清香味,这样的粽子味道也就没有那么独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