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侨华人与近代以来各个时期中国的革命和发展建设息息相关,是一股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他们寄给家中亲人的侨批家信内容丰富,部分内容反映了华侨华人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桑梓情怀,成为近现代历史变革的重要见证。近日,笔者在泉州档案馆看到几封抗日战争时期的侨批,短短一封家书却将华侨深明大义和赤诚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和钦佩。
这是一封1933年菲律宾陈琼林寄给深沪港内詹廷团的侨批。信笺由上海印刷,内印制方形框,竖排格式间直条纹,版首印有“抗日笺”三个字,左侧上方印有一幅漫画,画中两只像是雄狮的高大猛兽,横眉冷对,威武地站在木栅栏内守望,一只背上印有日本国旗图案的矮小哈巴狗,趴在栅栏外窥探。左下方印有文字“早回狗窝,何所逃命”,其讽刺日本侵略者的寓意十分深刻。信笺右边印有“同胞速起,抗日救国”一行文字,具有鼓动同胞积极抗日的作用。
而另一封是1937年10月,晋江东石的郭章纯寄给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太平埠的儿子郭燕趁的回批中,记载了日军在晋江、南安、金门等地进行轰炸并掳掠女子及壮丁的史实。该回批写道:“燕趁吾儿收知……现际咱厝十分扰乱,汝父代替工开炮台及战河(壕),三日登(顶)二日,极于蜗苦矣。金门被日军所占了,登岸捉十六七岁女子40外(多)人,又于(抓)壮丁100外(多)人,带上战船……安海车头(站)被掷炸弹,水头街尾、衙口街被掷伤30外(多)人,此地头安宿未知可能久长乎……”1937年11月,晋江东石蔡长呌在寄给女婿郭燕趁的回批中也称:“惟前日敌机来炸五里桥,以致住民纷纷逃出外乡,以后不知欲变如何?尚难逆料。”这两封回批系一条信息链,讲述了闽南遭受日军袭击的苦难以及民众被迫逃难等史实。
1939年4月25日,菲律宾宿务吴道禀在寄往晋江第三区石兜乡吴怡谋的侨批中,也记载了日本敌机轰炸金井及围头的信息。而今再读这些侨批,透过字里行间的描述,仍能感受到当年战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严重伤害。
这些侨批见证了在这场反抗外敌侵略战争中,广大海外侨胞奋不顾身加入抗战队伍,谱写了一个个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如今硝烟散去、战争远离,但烽火岁月里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物。抗战家书的存在,更让人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安宁生活。
(陈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