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雍正通宝刻“八宝”祈天下太平

雍正通宝背天下太平钱

■江苏南京 徐长林

时下,民俗钱(也称花钱)的收藏,正逐步引起钱币爱好者的兴趣,其中的刻花钱尤其受到收藏者的关注。笔者藏有一枚雍正通宝背天下太平刻花钱,钱文对读,有趣的是钱面钱背地章上刻有八宝花纹,宽缘上刻有回纹(寓意福寿吉祥、深远绵长),此钱钱文楷宋体,二点通、尔宝,字口深峻,端庄大气,穿口经锉磨刀修,钱径40、穿径11、厚2毫米,重22.9克,铜质精良,十分精美。

刻花钱,即是在钱币铸成后,又由工匠在上面刻绘各种图案,统称刻花钱。有在历代行用钱上刻花的,有在历代非行用钱上刻花的,我国西汉时期的民俗钱币中,除了吉语钱,还有画像钱,题材有植物、动物、人物鬼怪等,画像钱中就有刻花的,王莽时期的钱币上曾刻有花纹,唐代“开元通宝”曾刻有花纹,宋元时期钱币上刻有花纹者,至今发现不多,至明清时期,随着民俗钱发展高峰的出现,各种刻花钱多了起来,尤其是清代,出现了不少官铸的精美的刻花钱。

刻花钱的纹饰图案丰富多彩,且多为阴刻,有水波纹、回纹、祥云纹、花卉纹、龙凤纹、八卦纹、八宝纹、人物纹、动物纹等,可见工艺之精、造型之美。

此枚雍正通宝背天下太平钱,钱面钱背地章上刻有“八宝”纹饰,指八种佛法器,即伞盖(宝伞)、金鱼、吉祥瓶(宝瓶)、妙莲、右旋白螺、金刚结、胜幢、金轮,简称伞、鱼、瓶、莲、螺、结、幢、轮。其名目暗喻有关佛教的教义。伞盖寓意佛之净德受益一切;鱼因有阿弥陀佛化身为鱼救济大众的传说而被视为吉祥之物;瓶被尊为佛具和法具;花又称妙莲,为佛教主要象征;螺即宝螺,螺声勇猛,表明大法勇猛,暗喻说法降魔;结之俗称有百结、盘肠,无头无尾喻佛之说法无穷无尽;幢,乃佛教用以悬挂之长形筒形装饰品,以黄色锦缎等丝织品织就,用金装饰为金幢,用珠装饰为宝幢;轮指金刚轮、法轮,喻指佛之说法,去烦恼、驱邪恶,如车轮转动不停。显然,此钱地章上的“八宝”刻花,充分昭示了佛教的教义,也可说是雍正时期信佛、尊佛的一个印证。

雍正皇帝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康熙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年轻时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康熙亲征噶尔丹,他从征掌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康熙死后,他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帝位。又传他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帝位。雍正即位时已45岁,加之此前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在消除异己的同时整顿吏治。

雍正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地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坚决、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状况有了很大的转变。

此外,雍正还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朝廷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取消人头税,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豪绅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

雍正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为康乾盛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他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他勤于政务,在历代皇帝中是罕见的。

此钱刻“八宝”祈“天下太平”,既精美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