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先莉
假期回了一次老家。阴雨绵绵的午后,我随母亲来到屋后的菜园。年逾古稀的母亲与父亲一样,始终忙碌不停,仍耕种着约十亩农田。
菜园旁边是家里的池塘,种着莲藕。雨中荷叶随风轻摇,仿佛在向我招手。我注意到水中枯枝上有小龙虾,便问挖土豆的母亲是否养了龙虾。母亲抬头看了看,略带不悦地说:“哪有空养它们?这些都是野生的,繁殖得快,总是夹荷叶和荷梗。如果没有这些龙虾,池塘的荷叶早就茂密如墙了。”
我开玩笑说那我们可以天天钓来吃,母亲摇头说现在龙虾成灾,河沟里到处都是,市场上养殖的龙虾,大的每斤才八元,小的两元一斤,没人有耐心去钓了。
我倒有了钓虾的兴趣,于是找来两根一米多长的尼龙绳和一根等长的柳树枝,将绳子绑在树枝上。我在土豆地里挖了些蚯蚓作为诱饵,然后将装备投入池塘中。刚过一分钟,绳子就紧了起来。我拉起钓竿,一只中等大小的小龙虾便出水了。很快,另一根钓竿也动了,又一只龙虾上钩。我高兴地叫道:“妈,看,龙虾好多呢!”
母亲提着半篮子土豆走过来,看了一眼,笑眯眯地说回家给我拿一个桶来装龙虾,再给我换两根棉线。
母亲很快来到我身边,她换下钓竿上的尼龙线,取而代之的是用于织毛衣的毛线,并重新帮我绑上两条蚯蚓。随着雨势加大,她撑起一把大雨伞,与我并肩钓起龙虾来。她告诉我,尼龙线太滑,不易牢固地绑住蚯蚓。过松会被龙虾拖走,过紧则可能将诱饵勒断。棉线正好能避免这些问题。她还提醒我,要定期轻拉钓竿,因为即使龙虾咬住了蚯蚓,有时也不会有太大动作,如果不适时拉动,它们就会吃掉诱饵然后溜走。
母亲的教诲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有其深意。我减少了换诱饵的频率,但龙虾还是不断被钓上岸。我和母亲各自拿着钓竿,像进行一场比赛,看谁钓得多。看着母亲满是皱纹却依然笑容满面的脸,我感到愧疚。二十多年来,我很少在暑期回家,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
池塘边长满了芦苇,两只黑水鸡带着它们的小宝宝在水中嬉戏。它们一见到我们,便藏进芦苇丛,而小水鸡们则好奇地四处张望,不顾父母的召唤。
母亲怜爱地看着那些“黑煤球”,轻声说,每年黑水鸡都会在我们家池塘筑巢,燕子也是春天来筑窝,秋天带着小燕子飞走。想到我一年回家没几天,比这些鸟儿陪伴母亲的时间还少,我的愧疚感更加强烈。
在雨中,我一边听母亲讲述家中琐事和村邻动态,一边回想起我们五兄妹的童年往事。和母亲说起一件件小事,母亲印象最深的却只有一件事,那年我八岁,不会游泳的我扶着木盆到了河中央,最后因为松手木盆随水流走,我差点上不了岸,母亲感慨道:“幸好隔壁的爷爷在河边放牛救了你!”
小龙虾源源不断地上钩,丝毫不受我们的对话影响。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收获了半桶龙虾。我好奇它们为何被提出水面后仍不放弃蚯蚓。母亲解释说,因为龙虾贪婪,用强有力的钳子紧夹不放,怕别的龙虾来抢,所以不会轻易松口。
那个午后,我不仅与母亲共钓龙虾,更似乎在共同垂钓着那些逝去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