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怡方
我曾经多次慕名来到晋江华表山麓的草庵寺,不只是为了发思古之悠情,而是要进一步寻觅在这儿曾经发生过的那些珍贵史迹。
和众多的青春热血男儿一样,我也一度痴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茶余饭后一卷在手,乐此不疲,时而为《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中的侠客壮举而拍手称快,时而为他们的不幸遭遇而扼腕叹息,尤其是看了《倚天屠龙记》后,再到草庵寺瞻仰这里供奉的明教摩尼光佛,但见它仪态庄严、雕工精细。进而踱步寺后万石峰上,抚摸那块硕大的“劝念”石,默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的摩尼教咒语,直面那巍峨挺拔的千年桧树,联想到那块刻有“明教会”的瓷碗,眼前的云卷云舒、耳边的阵阵松涛,均幻化为金戈铁马和刀光剑影,如电光石火,叩击我的心灵……
成年后,我热衷于浏览名人传记,一次偶读《弘一大师传》,发现他与闽南结缘甚深,足迹遍及泉州承天寺、开元寺、清源洞、百源寺、温陵养老院,晋江草庵寺、澄淳院(水心亭)、福林寺,惠安净峰寺,南安雪峰寺和永春普济寺等。尤其是在1933年至1937年四年内连续三次来草庵寺,或度岁,或养病,每次都逗留几个月,他在《重修草庵记》中写道:“夙缘有在,盖非偶然。”可见他对此地的喜爱之深。此后数次游览草庵寺,喜爱欣赏名人书法的我,对弘一大师在此留下的两副著名楹联情有独钟,百看不厌,一副是“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另一副是“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从字里行间,我隐约感觉到大师的殷殷济世之愿。据说大师还随身携带一个钟表,总是刻意拨慢两刻钟,意在随时提醒自己修善不足,要努力用功、改过迁善。之后他到哪都带着这个拨慢了两刻钟的钟表,因此人们称之为“草庵钟”。
微风轻拂,绿意盎然,蝶舞莺飞,鸟语花香。我在此处伫立、徘徊、流连忘返,这儿的一草一木,清晰记载了大师留下的那一段段耐人寻味的传世佳话。如今,大师身影虽已淡去,可风范犹存,让后人永世景仰。
近期翻阅父辈们的革命回忆录,我惊喜地发现草庵寺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红色史话。1948年年底,位于闽北的中共闽浙赣省委受到当地反动武装袭扰,处境十分艰难,尤其是缺乏活动经费。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曾镜冰要求时任中共闽中地委委员兼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集美,在一个半月内筹集80两黄金送往省委。许集美找到当时的草庵寺主持广空法师,在法师的大力支持下,于1949年2月将筹集到的100两黄金交给党组织。泉州解放后,许集美将此情况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备,有关部门按时价折人民币归还草庵寺,广空法师为此特意写信给许集美,称赞共产党言而有信。此事在相关史料中有详细记载。
广空法师的义举,恰好印证了弘一大师的那句“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名言,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红色文化在这里的延续和传承。
经历了岁月和风沙的磨砺,如今的草庵寺松更翠,草更绿,花更红,寺院也脱胎换骨,洗尽铅华,如蒙尘已久的传世明珠,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是啊,可别小看了草庵寺这三开间石屋,作为我国公布的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实至名归,它集海丝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内涵深厚、文脉悠远,是当下泉州世遗不可多得的一个璀璨亮点。如今,小小的草庵寺不仅吸引海内外众多人士关注的目光,而且已经成为游人如织的一个热门打卡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