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冠中《荷塘》,成交价1.062亿港元(2016年)

齐白石《荷塘秋色》,成交价908.5万元(2011年)

潘天寿《西湖荷塘》,成交价1207.5万元(2011年)
■福建石狮 王国良
吴冠中《荷塘》
吴冠中1997年创作的《荷塘》,尺寸144×368.5厘米,保利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一举收获1.062亿港元的高成交价。
吴冠中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艺术生涯最重要的突破,过去对抽象的种种疑问至此得到关键性的解答,而能“任性抒写胸怀”“吐露真诚的心声”。他对于形式与色彩的解构与革新完整体现于1997年的《荷塘》,此作亦是艺术家至今在拍卖中出现最大尺幅的作品,虽看似具象题材,吴冠中却于彩墨色点、灵动流转的线条与疏密有致的不同组合间,全面性地驾驭整体画面,创造了空间中的韵律节奏、生命动感及视觉张力,吴冠中不仅赋予传统的水墨线条和色点全新的时代意义,更是他跨越五十年创作生涯突破自我的又一力证。
《荷塘》以横向的巨大尺幅呈现了辽阔的荷田与缤纷的色彩,却不仅是描绘荷叶形象。作品中,荷塘历经春季的新生与夏季的绽放,吴冠中最是钟爱秋季的万千风姿,在抽象形式元素的解构与重组下,艺术家书写了荷塘历经四季递嬗的生灭历史。春天的荷塘里浮出田田之叶,那是苗圃;很快,田田之叶升出水面,出落得亭亭玉立,开出了嫣红的荷花;荷花开闭,秋风乍起,残荷启迪画家们的笔飞墨舞。当只剩下一些折断了的枯枝时,在镜面般宁静的水面上,各式各样的干枝的线的形与倒影组合成一幅幅几何抽象绘画。
荷叶在重叠与倾斜间形成多样的块面,虽是俯视的构图,但与枝干间的交织却已然成为平面化的组构,吴冠中曾言:“我爱黑,强劲的黑,黑的强劲。”此处以浓墨描绘主角荷叶,间以石绿、鲜黄与橘色形成缤纷斑斓的色彩,透明或不透明色彩的块面在重叠与交错间,营造出多重复杂的前后关系与空间感,随着枝条具方向性的伸展,水墨晕染的荷叶叶面仿佛在太阳照射下呈现不规则的反光,留白的空隙暗示了水面的波光粼粼。吴冠中以笔墨形式表现心象景观,进而独立为一种崭新的美感体验,传统的水墨线条和主题成为西方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中国传统水墨画因此呈现现代新气象和更多的可能性,正是艺术家“中国画现代化”理念的实现。
潘天寿《西湖荷塘》
潘天寿1955年创作的《西湖荷塘》,尺寸41.5×147厘米,在北京诚轩2011秋季拍卖会上,收获1207.5万元成交价。作品不仅展现了潘天寿艺术生涯的全盛风貌,更以其独特的指墨技法与构图布局,重新定义了荷花画作的审美境界。
《西湖荷塘》以横长幅的构图,截取西湖荷塘一隅,却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壮阔与深邃。潘天寿巧妙布局,使画面中的荷叶、花苞、水草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奇崛而充满变化的视觉效果。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以指代笔,运指作线,这种非传统的技法不仅赋予线条独特的凝重古拙之趣,更在粗犷与细腻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荷茎如钢筋般坚韧,支撑起大块的泼墨荷叶,展现出一种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在色彩运用上,潘天寿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匠心。他大胆采用黑白红三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既清晰又不失和谐之美。阔展的荷叶以泼墨而成,气势酣畅,略染暖赭、淡青,巧妙地表现出秋天荷叶的衰败感,与荷花及花苞的曙红勾勒、莲蓬与花蕊的黄绿着色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又寄托了画家对生命循环不息的深刻感悟。
潘天寿在画面中的留白处理,真正做到了“知白守黑”。大片的空白非但不显空洞,反而与画面中的实体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整幅作品充满了空灵与意境之美。这种对空间结构的精妙把握,无疑是潘天寿艺术造诣的集中体现。
此外,左侧毛笔题款与右下、左下的朱红色印章,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书卷气与金石味,更在视觉上形成了对全作空间结构与节奏的强化与升华。它们与画面中的红色荷花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齐白石《荷塘秋色》
齐白石《荷塘秋色》,尺寸164.5×66.5厘米,在北京匡时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08.5万元成交。作品尺幅虽大,却丝毫不见冗杂之感,反而给人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之感。
画面左上角,两片荷叶占据视觉中心,一片以石青色为主、墨色为辅,铺毫刷笔间,干湿、虚实、浓淡的巧妙运用,使得荷叶仿佛拥有了生命力,如荫似盖,生机勃勃。另一片则以朱砂色与淡墨交织,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又巧妙地平衡了冷暖色调,使整幅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荷花与花苞的描绘,更是齐白石匠心独运之处。他用胭脂红涂出荷花与花苞,花瓣厚实而富有质感,花蕊则以藤黄点染,既点明了花之生机,又增添了画面的温馨与雅致。莲蓬秆以墨中带绿的笔触绘出,粗细、长短不一,彼此交叉,不仅构成了画面的骨架,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齐白石巧妙地利用空白表现水面的宁静与深邃,使得整个荷塘仿佛真的有了风动水波的生动感。塘底的水草虽未详细描绘,但通过摇曳摆动的姿态,足以让人感受到微风吹拂的惬意与自在。
从艺术风格来看,《荷塘秋色》无疑是齐白石变法后的佳作。他吸收了吴昌硕的浑重笔法,使得画面更加厚重饱满、浓墨艳色、强烈醒目。但与此同时,他并未放弃对精致的追求,无论是荷叶的叶脉纹络,还是荷花的花瓣花蕊,都刻画得精细入微,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此外,这幅作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鉴藏印“兆棠鉴藏”的出现,让我们知道这幅作品曾被民国时期政要周兆棠所珍藏。这不仅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认可,也是对齐白石艺术地位的肯定。
《荷塘秋色》以简约的笔墨、丰富的意蕴、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展现了齐白石在荷花题材上的卓越成就和深厚造诣,让人每一次凝视这幅作品,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荷塘的清新与雅致,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荷香,听到那轻轻的水声,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