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赶海往事 郭芳读

所谓“赶海”,就是在退潮时,赶到海水退去后的沙滩上抓摸挖鱼虾蟹等海产品的过程。小时候,我家住在离海边3里多地的小乡村。“瓜菜代”赶海就有了“开荤”的功利,我经常跟母亲去赶海,收获的“战利品”,除尝个鲜外,还低价卖给乡亲们换点小钱补贴家用。

每当夏季来临,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准时“赴约”,我迫不及待地带上工具,与母亲一同奔向那片蔚蓝。赶海的人摩肩接踵,男女老少,在镜面一样的海滩上,追逐着浪花,欢笑着,享受着大海的馈赠。有人试探海水的深浅后,卷起裤脚,在没脚的海水中寻找。鸥影与人影共舞,笑声与歌声齐飞,甚是一番喧闹。

赶海的最佳时间是退潮后的一到两个小时之内,海滩上的海货数量最多。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大潮时,潮水退得最快,是赶海的绝佳时机。赶海前必须备好基本工具,如带柄的锄刀、钉耙、小铁锹、竹背篓、水桶、斗笠等。

海水退去后的沙滩,偶尔有些小鱼小虾随波逐流,太阳一照,银光闪闪。赶海人在没过脚踝的海水中拾着零星裸在脚边的小螺、小贝。聪明的螃蟹在潮水退去时,来不及逃离,一个个蟹洞就是它理想的藏身之地,人们最感兴趣的是挖洞抓蟹。小洞的周围是螃蟹挖洞后的弃土,像一粒粒小丸子。用小铁锹挖下去仅需几秒钟,然后伸手去摸,一洞一蟹,从洞中捉取螃蟹容易得如同探囊取物,只要不怕手被夹疼就行。

有一次,我在一片礁石区寻找螃蟹。那里的螃蟹特别狡猾,总是藏在石头下面,稍不注意就会溜走。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块块礁石,生怕惊动这些狡猾的小家伙。突然,我发现一只特别大的螃蟹,它正躲在一块大石头下面,似乎正在享受着午后的悠闲时光。我悄悄地靠近,猛地一扑,却抓了个空,螃蟹灵活地逃走了。我不甘心,继续追赶,终于在一块大石头下捉住了它。那一刻,我仿佛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捕蟹手,心中充满喜悦和成就感。有时也抓到肥壮的虾蛄和活蹦乱跳的虾。背篓里装的是希望,是一锅别样海鲜汤的香味。

见过耕耘土地,有谁见过耕耘大海的?赶海人赤着脚丫踩着松软的泥沙,长把柄的铁耙从胯下伸过,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像拉犁的牛一样弓着身子,只是一步一步倒退着走,还走回头路,一行行耕耘着滩涂田园。碰到“猎物”铁耙会被“挡”一下,然后弯腰拾起。不一会,已经丰收了不少混杂着小鱼虾、香螺、文蛤和螃蟹的海味,足够回家“鲜”一顿。

赶海人头顶着星星,身披着雨露,手牵着浪花,吃着干粮,吸着海的味道。潮水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裸露的海滩不断延长,赶海人的身影成了越来越远的海岸线。汗水和海水一样苦涩生活的味道,赶海人终生铭记。

一晃四五十年过去,想起跟母亲赶海的往事,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时光。每当我想起那些日子,心中充满无尽的感慨和怀念。那些美好的记忆,仿佛一束永不熄灭的光,照亮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