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不必说那红红的新衣,也不用讲那些纷繁复杂的年俗,就单单是除夕夜晚中的那一桌象征着团圆的年夜饭,就足以让我不能自已。
是的,过年是团圆的象征,有年夜饭的除夕夜才会更有团圆与幸福的味道。记得小时候,除夕这天,为了能够过一个满意的年,我们家一大早就得起来忙活了。先是打扫卫生,每间屋子、每个角落,大到院前院后,小到窗里窗外,都要仔仔细细地清扫。其次就是贴窗花,这活通常是由我们小辈完成的,因为大人们通常会有奖励,一袋糖果,或者一份压岁红包。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购置年货。趁着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母亲到菜市场去买菜。听母亲说,若是去晚了的话,有很多菜就没有了。因此,需早早准备。冷冷的空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菜市口却很热闹,连吆喝声中都透着过年的喜庆。母亲一边挑选蔬菜,一边询问价格,而我通常是给母亲当小帮手,将母亲选好的东西装进袋子,然后拎走,不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
除夕之夜。饺子自然是不能少的,家中成员纷纷动员,你发面来我制馅儿,你擀皮来我包饺。明确的分工,恰到好处的默契,还有那案板上躺着的一个个像元宝一样的圆鼓鼓的饺子,也让一年中为生活奔波的人们有了归属。等饺子包好,母亲又在厨房里捣鼓着一些配菜,锅碗瓢盆哐当作响,各种食材在母亲面前展现着十八般武艺,最后在母亲炉火纯青的手法之下,变成过年最亲切的舌尖滋味。
万家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围炉而坐,守岁迎新。窗外烟花绚烂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温暖而祥和。屋内,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香气四溢,大家举杯共祝,欢声笑语交织成最动听的乐章。长辈们讲述着往昔的故事,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亲情的纽带在这一刻更加牢固。
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过年我们家来了很多亲人,既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因此,那天晚上的年夜饭搭配非常独特。既要包饺子,又要准备春卷;既有香喷喷的米饭,也有爽口弹软的面条;既有软糯糯的米糕,又有黄胖胖的地瓜丸。那晚的年夜饭也十分丰盛,鸡、鸭、鱼以及各种蔬果,把过年的节奏氤氲得满满当当。
小圆桌,木椅子,还有熟悉不过的围坐在圆桌的家人们。在年夜饭的桌上,每个人都放下了平日里的拘谨,在彼此亲近的问候和对话中,年的味道浓了。年夜饭,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充饥,而是在这寒冬腊月里,有停靠漂泊的心灵的一座港湾,它是除夕夜晚中最让人感到心安而舒畅的记忆。吃过年夜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守岁,随着新年的脚步渐近直到钟声敲响,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对新一年的期盼与希望,可大家也不愿去睡觉,围在小火塘边聊着天,这样就能多一点幸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