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石狮古地名21 蚶江镇辖区内古地名(上)

蚶江村:为蚶江镇政府所在地,其东连锦里,西接锦江,南与莲埭交界,北临泉州湾。北宋建中靖国年间(1101),有沈氏居于此地,命名为“沈江”。后来当地人在浅海泥中以养殖蚶(俗称瓦垄子)为业,因养殖业兴盛,逐渐改称“蚶江”。

蚶江地处石狮市北部、泉州湾口南畔,扼晋江咽喉之形胜,系“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为“泉州总口”。在历史上,蚶江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明清时期成为大陆对台通商的中心港口。泉郡各县在此开设商铺、货栈,街道纵横交错,商业十分繁荣。清代对渡之后,村民又开始向外播迁,或往来台湾经商贸易,或移居长住,促进了闽台经济文化交流。

锦江村:位于泉州湾南岸,三面临海,东接蚶江,村舍呈带状分布。传说古时因私塾先生取“锦江”为名,寓意锦绣江景、文风昌盛,而沿用至今。

该村原属蚶江大队,1958年公社化后独立为锦江大队,现改为锦江村。村民多姓纪(明朝初年迁自东垵),故又称“纪厝”。清乾隆年间,蚶江与鹿港对渡政策实施后,村民多赴台谋生,促进闽台交流。凭借临海优势,锦江村在清代对台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锦里村:西接江,北与石湖、大厦交界。聚落依山凹呈长带状分布。村民原靠近江村建居,因受风沙侵袭,后移到较为内陆的小山丘低洼地带定居,原名为内里村,俗称“里内”。

主要姓氏以许、吴两大姓氏为主。吴氏于元末肇基江,后因明末倭患及清初迁界之故而四散播迁。及至康熙年间回迁,族人依祖坟而建居,形成今天的聚落。许氏源自晋江龙湖镇石龟村。

石湖村:位于泉州湾南岸,古称“日湖”,因朝阳从湖海升起得名。12世纪六胜塔建成后,因石塔与港湾相映,改称“石湖”。2000年被分为石渔、石农两个行政村。

作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唐宋时为泉州港外港,宋元时期成为海防要塞与贸易码头,现存世界文化遗产点石湖码头(林銮渡)和六胜塔,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明清设“石湖巡检司”,1784年蚶江与鹿港对渡后,成为两岸贸易枢纽。虽近代航运地位下降,但仍保留丰富的海洋文化。(王秀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