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我总要和小伙伴们去田野里寻蒲公英玩。那黄艳艳的小花,摘下来可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等花谢了,结成白色的绒球,轻轻一吹,便化作无数小伞,飘飘荡荡飞向远方。我们管这叫“吹毛毛”,是极有趣的游戏。
蒲公英的花很是特别。初开时,是个紧实的小球,花瓣层层叠叠,黄得极正。过两日,花瓣便舒展开来,像个小太阳。它的叶子也怪,边缘呈锯齿状,却又不是规整的锯齿。蒲公英的茎是中空的,折断后会流出白色的汁液,沾在手上,黏乎乎的,洗也洗不掉。
初夏的蒲公英开得最好。天气再热些,花就少了。它似乎知道夏日不是它的时节,赶在春末把最美的姿态展现出来。蒲公英开花很有规律,早晨太阳出来时开得最盛,午后便渐渐收拢,到傍晚几乎完全闭合。
说来奇怪,蒲公英虽平凡,却极有韧性。无论是贫瘠的荒地,还是坚硬的石缝,它都能扎根生长。我曾见过一株蒲公英从老屋的墙缝里钻出来,硬是在砖石间开出了花。它的种子随风飘荡,落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从不挑剔。这种随遇而安的品性,倒像是乡下人的写照。
如今我离乡多年,偶尔在异乡的街头看见蒲公英,总忍不住多看几眼。城里的蒲公英长得不如乡下的精神,花色淡、植株小,像是水土不服似的。我想,蒲公英也是有乡愁的吧,离开了熟悉的土地,便少了那份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