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不少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踊跃走进基层,在渔村码头、滨海村落、乡村田野等热土上感受发展脉动,传递青年温度。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将学校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解答基层问题的“锦囊妙计”,最终在基层的“大舞台”上一展所长,贡献青春力量。然而,在青年学子的社会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痛点”。
比如,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倾向,淡化“三下乡”活动的真正意义,让其流于形式;个别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缺乏必要的指导和严格的考核,只要学生交上盖有活动机构印章的实践报告即可;一些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难以发挥实践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这些现象不仅影响活动的实际效果,助长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与社会实践的初衷背道而驰。
社会实践犹如种植作物,既需要高校重视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精耕细作方可开花结果。大学生“三下乡”,回归初衷才是正解。首先,青年学子要把握难得的社会实践机遇,将“三下乡”活动当作自身成长进步的桥梁,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发挥所学所长。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实践项目的顶层设计,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此外,有关部门应强化后续跟踪与反馈机制,确保“三下乡”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让其焕发出更强大的活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路遥方能知马力。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收获,真正实现新的人生价值!(吕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