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闽南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追忆永宁古卫城抗倭英雄

在明嘉靖年间,倭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朝廷为了防御倭寇,在泉州府设置了永宁卫。据《永宁镇志》记载:当时永宁卫配以兵额6900人,十八衙门,“封家不下三万,官印七十二颗”。

在永宁卫的抗倭史上,除了俞大猷与镇海石的传说,还留下了多位本土抗倭英雄的感人故事。

王世实:攘除贼寇慰平生

王世实,字德孚,号宝峰,因先祖宜兴人王荣于明朝永乐中任永宁卫镇抚,世居永宁。

王世实自小师承家传武艺,且喜读诗书,师从著名文学家晋江人王慎中,深受教益。1538年,世实袭祖父王纪之职,任永宁卫指挥使司镇抚。他自感责任重大,立志“振家声、巩国祚”,以“扫尽妖蜮酬国家,攘除贼寇慰平生”自励。军事驰骛之余,仍不辍习文,并告诫部下:“军旅不废诗书道艺。”

1561年,倭寇从江浙窜入福建,永宁卫城首当其冲。世实指挥卫城军民奋勇抗击来犯之敌。有一次,倭寇集中战船,蜂拥而至,世实退守高地,占据上风,发炮击沉倭船30余艘,迫使倭寇遁逃。世实又亲率舟师追寇于海上,勇擒贼首。此役官兵射杀倭寇180名,获兵器301件。

1567年,起自广东海丰、惠来的海贼曾大肆攻掠广东、福建沿海。时任两广总兵都督同知的俞大猷特调世实往广东会剿,并以其骁勇授为前锋。世实向俞大猷献策,建议多造闽式大海船以制敌,并作《拙速解》以说服持有异议的两浙总督张瀚。俞大猷采纳他的建议后,屡战屡胜。1568年,官军于潮漳附近的龙眼沙海围攻曾一本,任前锋的世实身先士卒,奋勇冲阵,“旬日三捷”,是役获贼首百余级,并生擒曾一本。世实却在血战中身受铳伤,殁于战阵,年仅49岁。

俞大猷在《呈两广军门吴公书》中道:“猷先成天下之事得遇知己士者,受委托尽心力以任之,生死利害,付之不顾,又能忠以成谋,智以集事,世实与泰山争重。”

王世实殁后,墓葬永宁北门外北山。明廷追谥“忠勇”,加升二级世袭指挥佥事,下旨为他立祠。永宁百姓为其建“昭忠祠”于卫城关帝庙旁,春秋祭祀。

尤天爵:为国捐躯 守护家园

永宁城隍庙后殿拜亭正面基台有一长方形石条,上面留有两道刀剑砍划的痕迹和一些血红斑点,据传是一位明代抗倭将军留下的,故称“将军血”。在坊间,盛传抗倭英烈尤天爵即是永宁民间流传的“将军血”故事中的英雄原型。

根据道光《晋江县志》记载,尤天爵的先代是福建福清人。他的父亲尤美发因立下军功,明代调任永宁卫,担任卫城镇抚。尤天爵少年时代勤奋攻读,文武双全,众人经常把他比作唐代忠烈颜杲卿(书法家颜真卿的弟弟)。

弘治年间,倭寇时常侵扰永宁卫城,尤天爵与卫城守将通力配合,整修器械,储备粮饷,做好各种准备;同时,传令永宁卫下辖的崇武、福全、祥芝、围头、深沪等地守军严阵以待,互通信息,要求一旦倭寇登陆,合围剿杀,待敌撤退时,协同追击。经过多次较量,进犯永宁的倭寇屡屡失手,一时留下“叮咛叮咛,勿犯永宁”的警戒。

1502年,倭寇纠集大部人马,围困永宁卫城。尤天爵指挥将士,自制扭攻车、火炮、火鸡等器械,多方抵御攻城的敌人;又暗中派兵从城外突击倭寇营地,打破包围,逼得倭寇退兵。

然而,倭寇贼心不死,卷土重来,再次包围永宁卫城。经过几番激战,卫城粮草告急,武器装备补给跟不上,而城外援军一时无法及时增援,形势非常严峻。有人劝尤天爵及早撤退,遭其拒绝。

尤天爵一面指挥部属拼死一搏,一面疏散城中百姓逃往晋江、泉州。由于援兵无法解围,城中守军伤亡惨重,尤天爵率残部坚持巷战,宁死不降,最终力竭殉节。除了长子在卫城沦陷的前夜逃出城外,其余家人也与其为国捐躯。

从此,永宁卫城流传着“将军血”这一悲壮惨烈的传奇故事,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尤天爵。

陈有纲:长江东控 广海奇功

位于永宁古卫城中的陈有纲墓建于明代,至今依然保存完整。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介绍,当年时任广东南头副总兵的陈有纲是石狮第二位武探花。

陈有纲,字用谦,号豫庭,为永宁镇人。陈有纲不仅武艺了得,而且素有儒将之誉。据民国《鳌城陈氏六房三支漓江公家谱》记载,有纲“五岁能作斗大字”,先治《易经》,改习《春秋》,与泉州名士苏茂相、李叔元等结“莲社”,师从杨剑塘先生。凡《四书》《史记》《资治通鉴》《三苏文集》,他一诵即了其大意。因倭寇时常来犯,永宁习武风气浓厚,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的陈有纲弃文习武,于1603年中武举人,次年中武探花。不久后,陈有纲钦授南京、荻港守备。他在任期内忠于职守,擒盗贼,禁私盐,人称“长江东控”。

1610年,陈有纲改任广东都司南头副总兵。次年夏,岛外倭寇纠集一百余艘舰船突袭南头,陈有纲果断率部出击,发炮先登,斩首百颗、俘敌六十,东南一路倭寇荡平,人称“广海奇功”。(占婷)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