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文明不文明,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直观的判断就是看街道清扫得是否干净、是否有人随手乱扔垃圾。
2015年3月底,石狮启动十大“文明新风”行动,其中有一项便是“垃圾不落地”。而今“垃圾不落地”似乎已成为大多石狮人的习惯,公交车上、街道上甚至是渔船上,记者所闻所见均是正面的文明反馈。
5月29日,记者在德辉广场乘坐公交车。因为是中午,公交车上的乘客并不多,车厢内整洁有序,乘客们戴着口罩,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地板上看不到一纸一屑。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车上乱扔垃圾了。”公交车司机师傅告诉记者,乘客的素质比以往好了很多,大家都能自觉遵守文明规定。
回忆以前,司机师傅说:“原来很多乘客拎着东西上车吃,吃完顺手就丢在地上,塑料袋、饮料瓶各式各样的垃圾,甚至还有人把垃圾塞在座位缝里。而现在,就连在车上吃东西的也少了。有时还会看到乘客手里揣着垃圾,直到下车时才丢到垃圾桶里。”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呵护着石狮的城市文明。
不仅是在公交车上,在街道上,“垃圾不落地”同样被多数人践行着。在宝盖科技园,记者看到多名环卫工人在清扫垃圾。这些垃圾大都是些落叶,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纸屑、果皮和塑料袋。
其中一位环卫工对记者说,现在乱扔垃圾的人少了,“以前一到晚上,地上到处都是垃圾,我们每天要打扫很久,现在除了一些商户会留下垃圾外,很少有市民随手乱丢垃圾。”
在石狮,“垃圾不落地”还有另一种延伸——垃圾不落海。
坐拥国家五大渔港之一的祥芝,渔船数量是石狮总数的约70%,全镇约3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以及与渔业相关的加工服务业。从5月1日开始,祥 芝渔港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数百艘渔船在港内休养生息,不少渔船船东利用休渔的空当期,对渔船进行整修与维护,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弃木板、木块、泡 沫、塑料等。
以前,船东和渔工会将这些垃圾随意丢弃到海上,任其随海浪飘荡,沉淀到大海深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船东船主加入到“船舶垃圾不落海”行动中,主动运回整修维护产生的垃圾,这一幕在休渔期的祥芝渔港已成为常景。
据悉,自2020年1月19日,祥芝镇举行“垃圾不落海”活动启动仪式后,垃圾治理工作开始从海岸线延伸至深海。一年后,经过不断探索、积极倡议、多方参与,“垃圾不落海”逐渐成为渔民的自觉行为。如今,祥芝渔船“垃圾不落海”的行动善举,已经蔓延到众多渔船上,越来越多的渔船船东船主加入其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垃圾不落海”,使文明好风气在大海蔓延开来,为渔港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文明之风。
一纸一屑煞风景,一举一动显文明,让我们一起来呵护城市文明,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记者 张泽业 邱育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