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泉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上,石狮市以“虚拟入园”的创新模式,探索“园区+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模式,引导和推进石狮市海洋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典型经验,在会上做了重点推介。
石狮市“虚拟入园”模式,是石狮市为促进海洋产业企业的发展与技术升级,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将该所新建的“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柔性引进石狮。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团队技术骨干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与石狮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关系,提供技术转移、技术攻关、项目策划、技术培训、人才输送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为石狮企业解决技术需求及难题,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城市科技进步、转型发展。
作为发展海洋经济重要的空间载体,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旨在聚集全市海产品冷链加工企业,建设海产品冷藏、加工、研制、物流一体化的海洋生物食品工业集聚小区,带动远洋捕捞、海产品加工贸易和冷链物流等领域发展。据了解,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占地约93.33公顷,规划为三个生产加工区,其中,伍堡路东侧、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西侧为“A区”,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南侧为“B区”,伍堡路西侧为“C区”。食品园A区北侧和C区主要招商对象为小型冷链加工厂,A区南侧和B区主要招商为中大型水产品深、精深加工企业。目前,石狮市海洋食品园共落地18个海洋食品项目,其中建成投产2家,建成封顶1家,在建企业15家,已实现全部项目开工,今年年底可实现50%以上企业建成投产。累计落地海洋食品深加工项目22个,4个项目建成投产。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周围水体环境,并保障入园企业正常生产,增强园区对外招商引资的能力,石狮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污水处理厂步伐。园区污水处理厂已于今年3月1日通过竣工验收,宣告项目正式完工。污水厂的主体,包括深度处理池、调节池、应急池、多段多级AO池、厌氧池、隔油沉砂池,其实在2020年底已经全部建成。
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无论是引导周边一些涉氨小型冷链加工厂入驻,还是吸引中大型水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保健食品、生物饲料等海洋生物科技项目进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园区对外招商引资能力。
在海洋生物食品园建设的基础上,今年2月9日,石狮市自然资源局就《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批前公示,本次规划成果已于1月26日通过专家技术审查。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规划范围北至古浮湾,南至沿海大通道,西至祥鸿大道,东至环湾路,总面积7.4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期限为2020-2030年。园区总体定位为全国海洋产业示范区、海西海洋生物科技领跑者,规划人口规模约4.2万人,总用地面积740.31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37.23公顷。
此外,作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后备基地”,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续建工程也有条不紊地进行,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目前已启动教学楼、图书馆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街、闽南文化园建设。
(记者 杨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