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06版:艺术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五代至北宋越窑 青釉刻划团花纹执壶

春华秋荣•世茂海丝馆文物集萃

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一件五代至北宋越窑青釉刻划团花纹执壶,高16.4厘米,曾为美国纽约资深医生David Goldstein(大卫·戈德斯坦)收藏,后迭经J.J.Lally & Co和十面灵璧山居收藏,2019年在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会“十面观止——十面灵璧山居甄藏历代名瓷”专场上,以115.64万港元的成交价被世茂文化收入囊中。

此壶釉色青翠亮丽,刻花细腻,底部裹足满釉,采用垫烧方式,为晚唐、五代以来典型的秘色贡瓷作品。

参考数例:一例饰云鹤纹,传为平野古陶轩藏,售于伦敦苏富比(2017年11月8日,编号82);另一例,刻人物纹饰,在北京城西出土,载于《中国陶瓷全集:唐五代》(卷6,2000年,图版153),同书并载两例,其一刻团花,其二光素无纹饰、无盖(图版147及164);再有一例,器身浑圆,刻团花纹饰,曾展于《Early Chinese Ceramics.An American Private Collection》(J.J.Lally & Co.Oriental Art,纽约,2005年,编号47)。

越窑自东汉末期开始烧造,唐至五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五代吴越时,越窑秘色瓷已“臣庶不得用”,仅供吴越王钱氏御用。

唐代时期,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其中“青”指的便是越窑青瓷。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演变而来,壶身主体采取了瓶的形状。这件执壶通体施青釉,腹部在釉下用细线刻画缠枝团花纹。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与唐代执壶相比,五代后的执壶构造更趋合理,特别是壶流明显加长、更为实用,这件青釉执壶就是最好的例证。

(记者李自涌,相关图文资料由世茂文化提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