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 石狮百姓的“幸福味道”

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投入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再扩大

今年,全市151家村卫生所(室)统一更换公益招牌标志,提升百姓信任度

▲“心电村村通”,通往全市每个村卫生所(室)

老人结伴在红景天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乐享

公式医共体积极对接上级资源,百姓在家门口直通“专家号”

老人在泰和医院老人养护中心运动保健

老人在宝盖镇禾康长者照护中心练习提升辨识能力 ▲

第六实幼建设进入尾声。今年10所公办幼儿园的新建,极大地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公办幼儿园的需求

美好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百姓就医不必舍近求远,优质教育来到了家门口,老年人有了更多养老选择……2021年,石狮人对于“获得感”,又有了新的注解。

中共石狮市七届四次会议以来,石狮市委、市政府以“民生提档年”为切入,以“民生拼温度”为攻坚任务,大力发展更有幸福感的民生事业,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温暖千家万户:石狮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供给开始不断向高水平迈进,病有良医、学有优教、老有颐养……也意味着石狮完成了“从有到优”的福利进阶。

小病不出村

“8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来了!

“吴医生,最近我有点胸闷,您给看看。”陈阿伯话音刚落,永宁镇港边村卫生所村医吴双雄已拿出心电图机,为陈阿伯进行检查。

依托近两年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村医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村民对于“家门口诊所”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根据石狮市卫健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村卫生所(室)就诊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40%。

群众为何愿意留在家门口?记者走访了石狮多家村卫生所(室),听到的高频词是“8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村民从家里出门,8分钟便能到达医疗服务机构,获得有质量的基础诊疗服务。

近两年来,石狮搭建的以“市、镇、村”三级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使得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标准化建设,全市的151家村卫生所(室)已全部统一更换了公益性招牌,“守护一方百姓”的盾牌标志大大提升百姓就医信任感。214名乡村医生通过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和上百场“大练兵”,实现了病例诊疗方法的不断完善。

当村级这块网底铺得越扎实,群众的获得感就越强烈。去年以来,全国首创的村医专业化“临终关怀”服务制度,实现了农村“村村有陪护、临终有关怀”;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心电村村通”,让村级心电图影像能够直通市级医院,进行同步问诊,补齐了卫生所的最大短板。全市各村至今共筛查疑似病例375人次,139名心脏异常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保“村村通”全面推行,村民家门口就医还能报销。就算诊所处理不了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家庭医生“往上送”,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

群众看病的这一系列便利,源于“8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能够与市、镇两级医疗机构共享医疗资源,源于“总院+分院+村卫生所”医共体模式在石狮落地,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联通。

在石狮,家庭医生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向前迈进,上联社区,下联乡村。不断发挥其在常见病诊疗、疾病甄别、合理转诊等方面的优势。2020年全市家签服务人数21万余人,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将自己的“健康管理权”安心交付给这一团队。

就在2021年,石狮群众又迎来一大利好,家门口有了自己的中医院!数据显示,由原石狮市医院改造而成的石狮市中医院,自今年3月20日医院开诊以来,门诊量达18625人次。

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人气为何如此之高?冲着这里有“省、市里来的专家”。

家门口直通“专家号”,这也契合了石狮市卫健局推进分级诊疗的最初设想,疑难危重到市级医院,小病、常见病留在村和社区。

逐梦

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这所漂亮的幼儿园9月份就会投入使用。真没想到,咱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上这么好的幼儿园。”蚶江镇厝仔村村民许先生高兴地说。

许先生所说的幼儿园是指石狮市第六实验幼儿园,紧邻厝仔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59㎡,交付使用后,将新增21个教学班,让片区内更多学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公办幼儿园。

在蚶江镇厝仔村新建第六实验幼儿园,是石狮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秋季新学期,我市将新增幸福中心幼儿园、第四实验幼儿园、锦塘中心幼儿园、龙窟中心幼儿园、金埭中心幼儿园等10所公办幼儿园,它们分布在石狮城乡各个角落,极大地满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

近年来,我市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提标扩面,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幼儿数达在园幼儿总数的87%以上,其中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幼儿数力争在2025年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60%以上。崭新的教室,亮丽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运动场,富有童趣的墙饰,飞扬的童声,灿烂的笑脸……如今,走进石狮市每一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处处散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幼儿园越变越好,公办园学位不断增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除了要把扩大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放在首位,还要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对此,我市采取幼儿园帮扶共建、园长跟岗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培训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示范园示范辐射助推保教质量提升等措施,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质量,确保幼儿“入好园”。

石狮学前教育加快补齐“短板”,实现破茧成蝶的蜕变,是石狮教育大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市第五实验小学、市第七实验小学、鹏山学校、后垵学校……细心的市民们一定会发现,近几年来,石狮一下子多了几十所新学校,增加许多优质教育资源。石狮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0年更是审时度势,提出“逐梦——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新梦想,着力打造石狮区域教育品牌,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推城乡“一元”发展,2018年以来,投入近20亿元建设教育项目66个,有效增加学位近2.4万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外引内联”培育名校,塑造优质教育品牌等,使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让在石狮的孩子都能“同片蓝天,共享阳光,追逐梦想,迈向未来”。

探索多元机构养老模式

“养老”变“享老”

“林奶奶,这是什么水果呀?”“苹果。”……6月23日下午,石狮市宝盖镇禾康长者照护中心,已86岁高龄的林奶奶在养老护理员小黄的鼓励引导下,一一辨认不同的水果类型,玩到开心处,林奶奶甚至举起双手,轻声哼唱《社会主义好》革命老歌。

看到奶奶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护理,从原来的卧床不起、失智失语、满脸愁容,变成眼前快乐的“老顽童”,林奶奶的孙子小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老人过得舒心,子女才能放心!当前,石狮市现有户籍人口36.1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5.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2%,且全市老年人数量正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其中,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不断增加,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近年来,石狮市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通过强化政策配套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更好适应满足广大老年人,尤其是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住养照料服务需求。

机构养老,安全是第一要务。很长一段时间里,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由于缺少消防安全手续,难以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或登记备案,无法享受养老服务扶持补助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制约了石狮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面对养老机构消防审验这一“硬骨头”,2016年起,石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直面问题,先试先行。一方面,根据上级有关精神,优化简化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审批;另一方面,由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或现场办公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研究形成结论性意见,及时为养老机构办理消防安全确认手续。

首家“公建民营”养老院、首家“医养结合”老年养护中心、石狮首家“公建民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随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难题的有效破解,石狮的养老机构已从原来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燎原之势。据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石狮新增养老机构7家,均具备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基本功能,部分还具备专业照护、康复护理、营养配餐等特色服务。而针对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断增加,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近年来,石狮加强引导养老机构完善“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其他公共健康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就近获得公共卫生服务,从而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目前,石狮已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让全市老年人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明显提升,真正实现“养老”变“享老”。

■撰 文:谢 艳 许小雄 林富榕

■摄 影:李荣鑫 颜华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