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佳
石狮虽小,名驰中外。中外客人慕名而来。石狮为什么吸引人呢?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具有特色的以服装为主的小商品市场。
各式服装铺天盖地
石狮是著名的侨乡,原来没有什么工业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全市还没有一家服装厂,是一个纯消费的集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石狮长期封闭的大门对外敞开了,“三来一补企业”“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短短几年,200多家服装厂遍布城镇和农村,使石狮的服装业初具规模。
当您步入石狮的大街小巷时,可见到五彩缤纷的各式服装铺天盖地,一时令人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服装海洋之中。爱花牌针织童装、全家福时装、卡斯牌西裤、闽狮牌牛仔裤、羽绒衣、夹克衣、连衣裙、内衣……色彩鲜艳,款式新颖。市场上服装的款式和数量简直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达。据有关部门介绍,市区有4000多个摊、店从事经营服装及其他小商品,集中分布在七个专业市场和四条专业街,从业人员达10000多人。
随着当时人们观念的更新,过去单调、旧式的服装已经与人们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石狮的服装以其“新、快、优、廉”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石狮依靠华侨、港澳同胞多的优势,信息传递快,国外市场上流行的服装新款式,一个星期内石狮就能生产出来并投入市场。
价格廉是石狮服装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中国处于低收入低消费的时期,因此石狮服装虽然款式仿港仿洋,但它的价格却大大便宜于同类市场,这符合中国的国情,因而市场才能越来越兴旺。
笔者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商场和小商品市场里见到出售石狮的服装,当时石狮被人们称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中心”。曾有位诗人写下一首诗,赞美石狮小商品市场:“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客来四海皆惊异,货去神州尽道洋。”
“国产洋货”琳琅满目
解放前石狮曾一度美国货充斥市场,1979年兴起了进口物资市场。今天那些洋货市场已经成为历史。随着石狮“三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国产洋货”取代了洋货市场。据介绍,当时石狮镇有乡镇企业1033家,包括制衣、针织、鞋帽、塑料、电子、小五金、皮革、食品、工艺美术等30多个行业。1987年产值2.5亿元,安排28000多人就业。
这些企业充分利用石狮华侨、港澳同胞多的优势,引进了资金、技术、设备、信息。他们或是从国外来样品进行仿造,或是在国外开模国内生产,或是引进设备来生产,或是聘请国外技术人员来指导等。他们生产出一批批款式新颖、造型美观的产品,畅销大江南北,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石狮有30多种产品被评为部优、省优和各种优秀产品。爱花牌胸罩、洗衣机排水管、羽绒服装、工艺蜡烛、工艺包袋、闽狮牌牛仔裤、斯特兰牛仔服、全家福时装、美娜美餐具、美的梦床袋、沙发、塑料玩具、电子手表、通草画屏、阿里山瓜子等成为畅销国内外市场的产品。
在市区一家家装修崭新的店铺里,经营着各式各样的专业商品。电器店里的彩电、收录机、冰箱等商品叠至天花板;时装店里的夏威夷时装、巴黎洋服、巴拿马西裤挂满店里店外;鞋店里的旅游鞋、皮鞋梯田式排列得整整齐齐;化妆品店里的各种化妆品和装饰品五光十色;还有电子表、打火机、录音带、玩具、食品等专业摊、店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四海来客车水马龙
石狮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已有较高的声誉。石狮的“洋”货更是吸引客人的磁力。当时石狮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市场,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每天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国外客人达30000多人次。有30多位中央领导人和省里的主要领导人曾到石狮视察。随着客流量的增加,石狮的第三产业也随之兴旺发达。
1978年石狮车站发往各地的班车只有27班,到当时一天由石狮发往各地的班车达1000多班次。当时石狮虽然没有港口、机场、火车站,但这里均设有售票处,发售全国火车票、机票和往香港的船票,而且备有专车送客到港口、机场、火车站。市区设有30多个货物代办站,专为外地旅客办理货物的慢件、快件和空运托运业务。
1978年前石狮仅有2家旅社100个床位,到当时已发展有国营、集体、个体的宾馆、大厦、旅社80多家,5000个床位。各种体制的酒家、饭店、饮食摊和石狮“小吃”更是比比皆是,适应南北方旅客需要的南北风味饭店也应运而生。
市场兴起几经浮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狮市场曾一度兴起,镇上有近千摊的小商贩,从事经营国产产品和农副业产品。后来,有证者经整顿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和资金额内在指定地点经营,无证商贩全部被取缔。
1979年,海关总署放宽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携带物品规定以后,大量进口物资涌进石狮市场,石狮又兴起一个进口物资市场,经营者达600多户。不久,由于沿海走私货闯进石狮市场,取代了进口物资市场,1982年6月省政府下文取缔了石狮的市场。
改革开放后,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当年下半年石狮市场才慢慢复苏。这时由于石狮及晋江的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不少“国产洋货”已经问世,小商品市场再度繁荣,而市场的繁荣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由此,石狮的市场经历了“三起二落”的变化。
石狮人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紧迫惑。他们勇于摆脱旧的框框和体制,按照新的商品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来发展经济,努力培育社会主义的新的市场机制。
作为一个新建的城市,石狮将迈开新的步伐。这必将进一步推动石狮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石狮市场更加繁荣昌盛。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好日子里,石狮市的海内外乡亲从内心深深地感恩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历届党政领导的辛勤耕耘,石狮市不可能像今天这么繁荣、富庶,石狮人民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宜居宜业、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