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7版:人在旅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主题征文选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灯谜寄情万里长征

■纪培明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的《七律·长征》,高度概括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热情赞颂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使我懂得什么是“工农红军”,什么是“万里长征”,什么是“北上抗日”;这首诗,使我知道“五岭”“乌蒙”的磅礴险峻,“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的天险阻隔,“岷山千里雪”的不可逾越。

若问《七律·长征》最妙之处在哪里,我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最为精彩凝练,这是对长征艰苦性、残酷性的高度概括,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两句诗刻画两个时空纬度,一是“远征难”和“万水千山”的客观现实,一是“红军不怕”“只等闲”的主观精神,为“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长征胜利进行铺垫,也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不尽的素材。

长征是宣言书,是战斗队,是播种机,她宣告了红军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伟大的长征精神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食粮,她是文艺工作不竭的动力。《七律·长征》大气磅礴,气贯山河。今撷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诗句入面,猜射“中国城市合称”——“北上广深”,对于当下学习党史、军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启迪意义。

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入面,体现毛泽东诗词雄伟壮丽的艺术美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谜底“北上广深”扣合谜面,高度概括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艰苦卓绝。谜作用延伸扩展思维方法,联想到红军长征所经过十几个省广袤的土地,打过成千上万次战斗,深入人烟稀少的雪山草地,“北上”所过之处,地域之“广”跨度之“深”,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所没有的。

如果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歌颂的是80多年前那段气壮山河的军事史,那么,谜底“北上广深”描绘的则是从100年前建党到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共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辉煌史。小小灯谜包含博大精深的党史、军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北上广深”是一个具有政治经济意义的城市合称,特指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座城市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和40年改革开放史联系最为紧密。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武装起义;70多年前,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前,深圳成为中国经济特区,如今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四座城市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取得的辉煌成就。

“北上广深”原为一个并列式专有名词,入谜后断读为“北上/广深”的偏正词组,“北上”由名词变为动词,扣合“远征”,再以“广、深”两个名词变为两个并列式副词,进一步烘托“万水千山”之艰难。谜面呼唤谜底,谜底回应谜面,历史与现实对话,当下与过去承接,谜作让我们浮想联翩,激情燃烧!

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这一代人正在进行新的长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还有很多“雪山草地”要经过,还有很多艰难险阻要克服。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下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必胜的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我们血战湘江。相信大家在这都会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追忆80多年前红军长征艰苦岁月,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光辉历程,穿越历史沧桑巨变,灯谜寄情万里长征。一条谜,两句诗,四座城,我读懂了一部工农红军长征史,一段中国改革开放史!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